寶寶多大才能學走路?若不滿足這2個條件,會影響腿部發育哦
身為家長,對於寶寶發育的情況自然是非常上心的,尤其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那些“里程碑”,比如什麼時候第一次站起來、第一次走路……
其實,孩子的成長髮育有其規律,而運動、肢體的發展更是具有相當的自發性。
也就是説,“寶寶多大才能走路”這個問題,沒有一個統一、固定的標準答案,而是要看孩子的發育情況來決定的。
關於嬰兒發育,有“三翻六坐八爬”的説法,但這也只是個平均時間,具體到每個孩子身上時間是不同的。
最簡單的一點,有的寶寶在預產期之前出生,甚至早產很多,而也有的寶寶則是延遲出生,那麼都要換算為足月寶寶的月齡來計算發育情況。
那些白白胖胖、圓滾滾的寶寶也往往更不願意運動,包括站立、走路,等,都需要下肢發力,而過高的體重會加劇下肢負擔。
寶寶走路需要滿足這兩個條件,如果不能滿足,那麼就很可能會影響腿部發育。
1、骨骼發育
骨骼發育上,需要等到脊柱出現頸前屈、胸後曲、腰前屈才行。
一般來説,這需要至少十個月到一年的時間,雖然也有些寶寶不到一週歲就學會走路了,但太早學站立、走路會容易對骨骼產生重壓,影響發育。
2、肌肉發育
骨骼是寶寶站立的支撐,想要走起來,還是要靠肌肉的力量。
從趴着抬頭,到翻身,再到自行爬、坐,這就需要八九個月的時間,而站立走路需要更久,否則寶寶會因缺乏足夠的肌肉力量而容易受傷。
寶寶處於生長髮育旺盛階段,骨結構以軟骨成分為主,骨骼富有彈性,可塑性強,肌肉的力量比較薄弱,骨骼容易彎曲變形,在身體還沒有做好準備的時候,只能適得其反,影響嬰兒的腿部發育。
如果骨骼和肌肉發育未達到滿足站立的前提,家長就不要人為託着孩子的腋下站立、蹦躂、走路,這樣做對嬰兒脊柱和下肢發育非常不利。
寶寶若是已經做好了走路的準備,其實是會表現出來的,比如説會頻繁地站立,要爸爸媽媽扶着他往前邁步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家長在扶着寶寶練習行走乃至練習站立時,可不要讓寶寶在自己的腿上走,大人的腿和地面完全是兩碼事,會影響孩子的平衡感,反而導致孩子學走慢。
對於月齡比較小的寶寶,家長無論是教他站立還是走路,都要時刻觀察寶寶的狀態,一旦有累了的跡象就要趕快休息,以免寶寶腿部過度使用,造成腿部發育問題甚至畸形。
親愛的家長們,你家寶寶是在多大時學會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