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的天賦遞減原則是教育謊言?避免拔苗助長,學習才能一點就通

由 郎文芬 發佈於 健康

心理學家巴甫洛夫認為:“如果孩子從出生後的第三天開始教育,就已經晚了兩天。”

這句話似乎很準確地點出來現在父母們的共同焦慮:孩子到底應該從什麼的時候開始教育?不同的父母總是能給出不同的建議。

都説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教育”的觸角已經逐漸延伸到了孩子更小的階段,特別是孩子天賦遞減原則的流行,教育從幼兒抓起的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

這一點在孩子參加早教培訓的數據上表現得尤為明顯。

根據2020年《中國早教藍皮書》的數據顯示,目前一線城市中0~6歲兒童參加早教培訓的比例已經高達69.76%,而在二線城市這個比例也在不斷擴大,隱隱有過半的趨勢。

抓住孩子0~6歲認知發育的關鍵期,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似乎已經成為許多父母約定成俗的默契。但同時也有人表達了自己的憂慮:對孩子過早的教育真的不是在拔苗助長嗎?

孩子學習教育越早越好?天賦遞減原則是引發寶媽憂慮的內因

許多寶媽或多或少都聽過這個原則,但對這個原則具體內容卻是模稜兩可。實際上,這個原則是在大量研究觀察的基礎上,統計的一條普遍而又特殊的規律,最早出現於美國作家斯托夫人的書中。

天賦遞減法則描述的是兒童潛能會隨着年齡的增加而逐漸地衰退的規律,同時強調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比如一個生下來是100分潛能的孩子,如果一出生就接受合理的教育,將來會挖掘100分的潛能,如果5歲開始教育,將來可能只能發揮80分的潛能;如果從10歲開始教育,將來能發揮的潛能則會降為60分。

相信許多父母在聽到這個結論後,一定會不由自主地產生恐慌和焦慮。可正像前面説的那樣,這條法則的本身就是一個普遍而又特殊的規律。

説它普遍,是因為這條法則的基數較大,適用於大部分孩子大腦發育的客觀情況。

説它特殊,是因為孩子的天賦是不能被量化的內容,因而用遞減來代指天賦變化實際意義很有限。

換句話來説就是,孩子的天賦不像專注力和記憶力那樣能夠量化,天賦所包含的內容有很多,單純地説天賦的增減其實並不準確。

但這些差別並不意味着“天賦遞減原則”就是一場教育騙局。

就拿孩子的語言學習能力來看,小時候學習語言的難度要遠比長大後重新學習一門語言的難度低,這其實也從側面證實,孩子的某些能力確實會隨着年齡的增加而遞減。

父母要做的是學會抓住孩子的發展規律,避免盲目地訓練,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發揮“天賦遞減原則”的作用。

父母掌握天賦遞減原則,會對孩子的教育起到很好的幫助作用

1)開啓天賦,提高學習效率

鈴木教育體系的創始人鈴木鎮一先生一直主張用音樂來起到早期教育的作用。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他發現往往是那些十幾歲,學了很多音樂技巧的孩子,對於音樂的敏感度會降低。

相反,反而是那些只有幾歲的孩子卻對音樂有強烈的敏感,很容易能掌握音樂技巧。而且,年齡越小的孩子,這種能力會越強。

當這些寶寶年齡再大一些,學習音樂的相關技能,學習和吸收的效率會超過那些從來沒接觸過音樂的孩子們,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節約後期的教育成本

小時候寶寶的大腦具有很強的感應度,這種“敏感度”能幫孩子更好地理解學習的內容。這個階段的寶寶的學習和之後的學習並不完全相同,他們會更強調直觀感受,而不是一些技巧性內容的學習。

這個過程就像是,小時候的興趣學習彷彿是一顆種子,這時候寶寶的大腦發育會是最好的土壤,雖然不會有明顯的變化,但這顆種子畢竟還是寶寶身上紮下了根,等到寶寶長大重新學習的時候就像下了一場春雨,小時候的學習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

許多父母會發現小時候學習過的孩子,等到長大接觸知識的時候往往能夠一點就通,一看就懂。這其實離不開小時候“種子”的作用。

天賦遞減原則並不代表着教育越早越好,避免拔苗助長才能一點就通

現在許多父母最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矯枉過正:

孩子存在天賦遞減原則,所以對孩子的教育就要越早越好。

這幾乎成為一些家長的潛意識。實際上,孩子的教育不能用一條概率來一概而論。孩子早教固然重要,但同樣尊重孩子的發育規律,採取科學的方法,否則會起到拔苗助長的反作用。

1)尊重孩子的感受

0~6歲的寶寶已經有自我意識的產生,這個階段的寶寶能夠對眼前事物做出一個“喜歡和不喜歡”的評價,父母不要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擅自為孩子做出選擇。

最好的辦法就是尊重孩子,讓孩子自己選擇,父母只需要和孩子強調堅持和做好陪伴就完全足夠了。

2)每個孩子的特點不同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教育標準,最有效的教育標準就是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來針對性應對。

父母不妨在生活中觀察一下孩子的喜好,根據孩子性格的不同,讓孩子主動地學習一些喜歡和感興趣的內容,這樣孩子學起來也開心,效果往往也不會差。

3)建立合理的期待

根據羅森塔爾效應,父母對孩子的期待會對孩子產生一種正面積極或者負面消極的心理暗示,這種心理暗示會對孩子下一步產生很大的影響作用。在這種效應下,父母需要積極地為孩子做出期待和鼓勵。

但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期待的建立應該合理,不應該超過孩子現在的能力範圍。過高和過低的期待都不會對孩子產生積極的暗示,也必然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ps:本文圖片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