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紅柿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長期吃身體會收穫許多好處。但是也有人吃了西紅柿之後出事了,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一起去探索!
趙女士今年六十有二了,今天在家做飯的時候發現西紅柿有點爛,秉着勤儉持家的美德,把爛掉的一部分切除,留下好的一部分煸炒。吃飯後不久,趙女士突然感覺到全身無力,同時伴有噁心嘔吐,起初認為是腸胃炎,吃了三天消炎藥後仍然沒有好轉。
無奈之下決定就醫檢查,結果就診的路上突然意識模糊,全身滾燙,體温達到41℃,醫生初步判斷是中毒所導致的腸源性膿毒症。
醫生從趙女士身上4個不同的部位抽取血液,送實驗室做血培養,結果發現每管血液中都含有大腸桿菌。之所以趙女士會出現此問題,就是因為吃了變質腐爛的西紅柿,西紅柿釋放出來的毒素造成腸管水腫受損,大腸桿菌進入血液中,轉化為致病菌,最終誘發腸源性的膿毒症。慶幸的是,趙女士及時搶救而保住生命。
網上對於西紅柿的説法有很多,有些西紅柿表面會出現黑斑,是因為受到真菌的污染,從而產生交鏈孢毒素,導致西紅柿腐爛。因此發現西紅柿有黑斑或是腐爛就別吃了。除此之外,尚未成熟的西紅柿也不能吃,否則會引起噁心嘔吐,嚴重會致命。
大腸桿菌是好是壞?腸道菌羣分為3種,分別是無害菌、致病菌以及益生菌。大部分大腸桿菌屬於無害菌,能產生維生素K,避免腸道中致病菌生長,有益於機體健康。不過,一小部分血清在某些條件下可誘發疾病,轉化為條件致病菌。
通常,腸道中菌羣相互競爭和生存,使得腸道菌羣處於動態平衡狀態,維持腸道菌羣穩定,保護機體健康,其中包含大腸桿菌。外界有害菌入侵時,足夠量的大腸桿菌能防止致病菌入侵,保護腸道微生態。不過,外界致病性的大腸桿菌可跟隨着食物進入體內,又或是免疫力減弱,特別是濫用抗生素後可破壞腸道菌羣環境,促使條件致病性大腸桿菌滋生,從而誘發疾病。
飲食這樣做,能養護腸道健康1、多喝一點酸奶
酸奶中含有活性益生菌,有益於腸道健康;同時也含有優質蛋白質和鈣,每天喝一杯酸奶能強身健體,強壯骨骼,提高抵抗力。不過,挑選酸奶時應仔細看營養成分表和配料表,益生菌含量越高越好;選擇含糖量和添加劑較少、能量低的酸奶。同時安排好喝酸奶的時間,可安排在兩餐間或飯前。
2、多一點發酵食物
食物發酵過程中可產生益生菌,抑制致病菌增殖,保護腸道健康。生活中常見的發酵食物有臭豆腐、納豆和腐乳以及豆豉,還有陝西漿水和四川泡菜等。
3、多一點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並不會產生熱量,也不會被機體吸收,但對身體有益。腸道中大多數有益菌依附於膳食纖維,維持或提高益生菌活力,幫助改善腸道功能。膳食纖維能延長飽腹感,加快腸道蠕動速度,抑制脂質吸收,避免餐後血糖升高。成年人每天應攝入25克膳食纖維,可以從粗糧、豆類和菌菇類中獲取。
家醫君寄語趙女士的案例給人們敲響了警鐘,腐爛變質的食物必須扔掉,即使腐爛一點也不能吃。一般汁液豐富的蔬菜和水果,細菌和毒素進入後會快速繁殖,釋放出太多毒素,使得整個蔬果被污染,因此不能抱有僥倖心理,必須把腐爛的食物扔掉。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