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頭族”低齡化趨勢令人擔憂

近年來,因過度使用電子產品,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受到的危害正呈現出日益擴大和嚴重的趨勢,引起不少家長和專家的擔憂。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不少家長被孩子痴迷於電子產品的問題深深困擾。胡某是一位外來務工人員,他的孩子在昆明一所私立學校念高中,每年需要近30000元的費用。為了供孩子上學,他和妻子起早貪黑地勞作。“只要孩子學習成績好,我和老婆辛苦一點也沒啥。”

但讓他沒想到的是,自從孩子近年來迷戀上智能手機後,週末一回家就把自己鎖在房間裏玩手機,除吃飯和上廁所外,別的時間一律待在房間裏。孩子性格變得孤僻、冷漠,除了向父母要上學的費用外,幾乎與家人沒有任何感情交流。“有一次我凌晨三點鐘準備出門去工作,發現孩子還在手機上玩遊戲!” 胡某無奈而傷悲地説,“我勸也勸了、罵也罵了,但一點用都不起,我真是欲哭無淚!”

隨着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時代的到來,電子產品使用者逐漸呈現低齡化的趨勢。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20年9月發佈的第4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40億,其中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99.2%,10歲以下的佔3.5%,10歲至19歲的佔14.8%,學生佔23.7%。青少年學生的學習與生活越來越離不開電子產品,也帶來了一系列不容忽視的問題。

曲靖市馬龍區舊縣中學語文教師張國文對記者説,如今“低頭族”越來越低齡化,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過度使用,不僅對學生的健康造成威脅,還嚴重影響了學習。

採訪中,多位專家向記者表示,電子產品對兒童青少年的健康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青少年身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兒童青少年過早沉迷於電子產品,除嚴重威脅視力健康外,還會影響腦部發育、睡眠時間不足、形成難以戒除的上癮,導致他們注意力缺乏、認知力延遲、學習能力下降,令健康打折扣。二是對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兒童青少年長期與電子產品為伴,減少了與他人接觸的機會,會產生性格孤獨、自閉症等問題,甚至引發各種心理問題。三是對兒童青少年性格和能力產生不良影響。兒童青少年長期與“電子玩伴”在一起,容易成為“宅男”“宅女”,阻礙社交能力以及影響孩子性格、語言等能力的發展。

雲南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院教授郭建斌表示,對兒童青少年使用電子產品,要合理地進行引導、限制。受訪的專家和業內人士建議,社會、學校、家庭要協同治理,建立兒童青少年身體、心理健康問題的預防及干預機制。一是強化統籌,堅持政府、市場、社會同向同行,充分發揮市場監管、網信、工信、公安、教育等職能部門作用,形成協同治理體系;充分發揮專業機構、市場、企業、學生家長等社會各方作用,織牢常態化監管的“籠子”。二是建議市場監管等有關部門引導和規範企業切實履行社會責任,進一步完善未成年人使用電子產品的實名驗證和身份識別系統,通過人臉識別等技術實行未成年人登入網遊時段、時長監管分級,防止青少年沉迷網絡遊戲。三是嚴格落實教育部防控要求,指導青少年學生科學規範使用電子產品。嚴禁學生將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帶入課堂。學校教育本着按需的原則,合理使用電子產品,教學和佈置作業不依賴電子產品。

本報記者 張雪飛

作者:

來源:雲南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28 字。

轉載請註明: “低頭族”低齡化趨勢令人擔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