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團隊+三大診療模式護航孩子聽力

專業團隊+三大診療模式護航孩子聽力

護士正在給新生兒做聽力篩查。受訪單位供圖

西江日報記者 夏紫怡

通訊員 陳振清 陸莉詩

對於爸媽來説,剛出生寶寶的每一項檢查,就像寶寶來到這個世界的每一場“考試”,家裏人都滿懷期待地希望寶寶能拿滿分,聽力篩查就是其中一場,肇慶市第一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陳振清表示,孩子1歲前是語言發育期,1歲~3歲時語言黃金期,對於存在聽力損失的嬰幼兒,要做到早診斷、早干預、早康復,特別是在其6個月內進行干預,可以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據相關資料顯示,我國每年新增約1000萬新生兒,其中每年聽力篩查約有6~7萬的新生兒存在聽力障礙,基數龐大,由此可見做好早期的聽力篩查及診治工作至關重要。

今年1月,作為省衞健委指定新增的市級新生兒聽力診治機構,目前,市一醫院協調了產科、新生兒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三大科室,從團隊到設備,均進行高效協作。其中產科和新生兒科具備專業的篩查型耳聲發射儀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具備篩查型及診斷型耳聲發射儀器,能開展兒童行為測聽的隔音室和純音聽閾測聽機,多項舉措之下,全方位護航孩子聽力發展。

記者瞭解到,該院聽力診治中心診療模式分為三大板塊——初篩、復篩、聽力診治。“初篩由產科及新生兒科在新生兒出生3~7天進行,初篩通過者按照規定時間進行復查即可。而初篩未通過的新生兒在42天時需要前往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進行復篩。”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聽力技師楊典典介紹,復篩仍未通過的,則在3個月內要進行詳細的聽力學診斷,其中包含完整的聽力學檢查:聲導抗檢查、診斷型OAE、ABR、ASSR檢查等,明確診斷有聽力損失的嬰幼兒應儘早進行干預,如佩戴助聽器、植入人工耳蝸等,以防錯過語言發育黃金期。

“曾有一名患兒,初篩和復篩的耳聲發射均未通過,後來小孩轉診至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進行進一步診治,經過多項檢查,確診為雙耳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聾。幸虧發現及時。隨後我們為小女孩植入單側人工耳蝸,現在聽家長的反饋,小女孩現在對大部分聲音都能做出反應,並且已經開始學習説話,會表達簡單的單詞和短語。”對此,陳振清提醒,我們常説十聾九啞,是因為聽力損失小兒不僅僅是聽不到,更會直接導致其無法正常習得語言,如果不盡早進行聽力學干預,由於長期在語言發育關鍵時期缺乏聽覺刺激,會導致患兒發音障礙,進一步影響其心理、智力、社交行為等方面。

接下來,市一醫院新生兒聽力診治機構將會輻射雲浮、羅定等肇慶周邊地區,惠及粵西地區的病人,方便更多患者就診。與此同時,該院還將進一步提高幫扶醫院的聽力診治水平及改善操作流程,鼓勵各醫院共同合作,為新生兒診治工作貢獻一份力量,為有聽損的孩子提供更好的治療。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96 字。

轉載請註明: 專業團隊+三大診療模式護航孩子聽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