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由於症狀不太明顯,直接表現就是疼痛,容易被人忽視真正的症狀。如果能瞭解一些典型症狀,各位可據此先進行自我檢查。那麼胃病的症狀有哪些呢?下面就來詳細分析一下吧!
胃病的症狀
1、飯後飽脹或終日飽脹、噯氣但不反酸,胃口不好、吃飯不香,體重逐漸減輕,面色輕度蒼白或發灰,可能是慢性胃炎(特別是慢性萎縮性胃炎)或胃下垂。
2、飯後不久出現的上中腹痛,疼痛可能有節律性,如受涼、生氣,吃了刺激性食物可誘發。還常伴有噁心、嘔吐、積食感。病史可以多年,常在秋季發作,要考慮是胃潰瘍。
3、常在飯前或飯後2小時開始胃痛,或半夜痛醒,疼痛在上腹偏右,常有節律性,吃點東西可以緩解,並伴有反酸現象。在春秋易發,要想到十二指腸潰瘍或炎症。
4、突然發作的上腹劇烈疼痛,同時有飲食不潔或受涼史,坐卧不安,面色蒼白出冷汗,四肢發冷,上中腹有硬塊但不能摸,可在1—2小時後自行緩解,可能是胃痙攣。肚子硬如板狀、不能碰,可能是潰瘍病急性穿孔。
5、飯後腹部脹痛,常有噁心、嘔吐,偶有嘔血,過去有胃病史近來加重,或過去無胃病史近期才發。且伴有貧血、消瘦、不思飲食,在肚臍上方或胸骨下方能摸到硬塊,則考慮為胃癌。
需要注意的
1、改變不良的飲食偏好
按時就餐,坐着吃飯不要站立或蹲着。戒吃辛辣、油炸、煙燻食物如燒烤等,不吃過酸、過冷等刺激強烈的食物,攝入冷飲過量,會導致胃內部的温度過低,會影響胃酸的分泌和消化酶的作用。不飲酒少飲濃茶、咖啡等。多吃素菜和粗纖維食品如芹菜、香菇等。
2、養成良好的就餐習慣
少吃多餐,飯只吃七份飽。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飽,晚上要吃少。忌暴飲暴食。
有胃病的人飯後不宜運動,最好休息一下等胃部的食物消化得差不多了再開始工作,或者慢步行走,也對消化比較好。
3、安全有效的小方法
我們都知道中醫講究“藥食同源”,國家也有認證的“藥食同源”食材的名錄。很多水果和食材對於養胃清腸都是很有益的,但是直接使用這些食材也有一些弊端。
其實,胃病不全是來自於飲食不規律、刺激性食物等原因,有可能是因為幽門螺桿菌在作怪,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具有傳染性的細菌,而且危害性很大,如果長期受到幽門螺桿菌的滋生,會造成胃炎,長期慢性胃炎同時有癌變的可能。今天推薦幾種食物,滅菌的同時調理我們的胃病,長時間服用養胃又健康。
樹榮苦菜 我國民間自古就有食用苦菜的習俗,《詩經》中就記有:“誰謂荼苦,其甘如薺”。明代還將其列為救荒食品,那時的食法是:採苗葉炸熟,用水浸去苦味,淘洗淨,油鹽調食。味苦性涼,能清熱解毒,疏肝利膽,益腸胃,通便秘。做法是取幹樹榮苦菜15克,加水1000ml,放在鍋裏一起煮,(最好不要用鐵鍋,其他鍋都行),水燒開後,調小火煮3-5分鐘,煮好後取湯50ml-100ml飲用,飲用前必須加紅糖,紅糖要深顏色的老紅糖,其餘放入冰箱或暖瓶備用,再次飲用時的樹榮苦菜湯必須在燒開後加入紅糖飲用,以前人們會用其充飢當飯吃。
小米又稱粱米、粟米、粟谷。其富含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b2、煙酸和鈣、磷、鐵等營養成分,有養胃的功效。每天喝一碗小米粥,胃黏膜慢慢好了,改善多年的老胃病,具有健脾和中、益腎氣、清虛熱、利小便、治煩渴的功效
老胃病,三分治、七分養。除了得了胃病後正常用藥外,今天再教大家穴位按摩的方法,來輔助治療老胃病。
1、建裏穴
位置:位於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3寸(臍上4指)。
功效:通調腑氣,改善腸胃不適症狀。長期按揉,就可以增強我們胃腸的功能。
按摩方法:用拇指用力點按或者點揉,點壓到我們不能忍受了,然後停留幾秒鐘,再進行第二次點壓,按到我們感到很舒服為止。
2、四縫穴
位置:位於第2~5手指掌面,中間指關節的中央,左右手共8穴。
功效:化宿食、化積滯,主治消化不良
按摩方法:掐按,用指甲用力依次掐按四縫穴,每個穴位掐按5次。
是不是非常的簡單易學?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按一按,不花一分錢,讓胃病去無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