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批評孩子的錯誤也是一門課

家長:如何批評孩子的錯誤也是一門課

家長在批評孩子時,一定要選對時間點,要注意不能在以下幾種情況下批評孩子:

1. 不在吃飯時批評孩子。

在飯桌上批評孩子會讓孩子在吃飯和受批評之間建立聯結,從而對吃飯產生心理壓力,表現出牴觸吃飯、不願與家長親近等行為。

2. 不在睡覺前批評孩子。

類似與飯桌上的批評,如果家長經常在睡覺前批評指責孩子,孩子將容易產生睡眠障礙,進而影響其正常身體發育。這是由於在睡前發生的事和信息,最容易進入人的潛意識,責罵帶給孩子的沮喪很容易持續到睡眠中,使得孩子難以進入深度睡眠狀態。

3. 不在外人面前批評孩子。

在外人面前的批評會讓孩子的自尊受挫,進而影響其自我的發展。

4. 不在孩子後悔後批評。

當孩子意識到自己錯了後,如果家長繼續嚴厲批評孩子,這時候反而容易引起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因為一再地逼迫孩子意味着家長並不相信Ta的自我反省能力,這會讓孩子感到不安和委屈。

5. 不在孩子興奮時批評。

當孩子興奮時,大腦中樞神經比較活躍。這時候若家長不給孩子緩衝的機會直接批評孩子,會讓孩子的心情驟然改變,更易造成心理傷害。

家長:如何批評孩子的錯誤也是一門課

那麼如何正確的批評孩子呢?

1. “所見非所想”——自己要明白孩子的問題所在。

家長常常會根據自己的直覺判斷孩子行為的好壞,例如看到孩子拆玩具就覺得是搞破壞直接上去亂罵一通,這樣實際上也破壞了孩子的好奇心、主動性等。

因此,在批評之前家長自己需要明確:孩子發生了什麼問題;這種問題的後果是什麼;我應該怎樣告訴孩子;未來遇到類似事情孩子應該怎麼做。一定要客觀地陳述問題,讓孩子明白哪種行為是錯誤的。

2. “忌火冒三丈”——合理/控制表達自己的情緒。

批評孩子前後,家長都需要使自己冷靜下來。家長平時可以多關注一些心理專欄和教育專欄,學習一些類似正念冥想等控制情緒的辦法。

一定要記住:一味地表現憤怒情緒而嘲弄甚至辱罵孩子,不僅會讓孩子形成消極的負面人格,產生自卑、抑鬱的心理,而且會影響孩子的社會功能(例如人際關係的處理)。

若家長能夠保持冷靜,反而可以讓孩子心理進展,進而主動去反省自己的錯誤。

3. “對事不對人”——批評一定要針對具體的事情。

家長需要明白,即使你批評孩子了,你也是孩子的父母,不要説出“如果你不聽話,我就不管你了”類似的話,這樣會讓孩子對自己產生懷疑,對其心理有長期的傷害。

因此,批評不是對孩子這個人,本質上是通過具體的某件事設立外在的規則,讓孩子懂得要為自己的行為和結果負責。

可以通過以下兩個步驟完成一次批評:首先把自己關於孩子的某個錯誤行為的感受直接告訴他;然後,平靜地告訴孩子你知道他是一個好孩子,只是這次做錯了。

最後,很多家長可能會因為孩子成績不好就去盲目地批評孩子,或者孩子不主動學習老是玩時,會控制不住自己去吼孩子或者發牢騷。

你需要明白孩子這種問題是什麼、為什麼產生(產生的前提和維持行為的強化結果)。

當孩子再次產生問題行為時,不予理睬;而產生你期望的行為時,予以強化。

總之,教育孩子是一門藝術。希望所有家長對孩子的愛成為孩子長大路上的強大力量。“一分批評,九分鼓勵”,就陪孩子一起長大吧!

家長:如何批評孩子的錯誤也是一門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87 字。

轉載請註明: 家長:如何批評孩子的錯誤也是一門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