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年輕人生活壓力很大,大家都在忙碌奔波,很少有父母生完娃會自己親自帶孩子。不過請保姆的花銷又很大,而且把孩子交給外人帶我們多多少少也會有些不放心。
因此,很多家庭都會選擇把孩子交給奶奶或者姥姥帶,可是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過,老人帶娃時常出現的3種“陋習”,對孩子的成長和三觀的養成都是很不利的,在這一點上年輕父母要多注意才行。
習慣把“孩子還小”掛在嘴邊的過度寵溺
俗話説隔輩寵隔輩親,老一輩對於孩子的寵愛通常比我們做父母的還要多出許多,甚至到了溺愛的地步。
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他們也不忍心過度指責孩子。總是拿孩子還小不懂事為藉口,這種過度寵溺的行為非常不利於孩子三觀的形成,容易讓孩子養成刁蠻任性等很多不好的品格,成為一個唯我獨尊的混世小魔王。
而幼兒時期正是孩子三觀養成的重要時期,在這個時期養成的習慣很難被改變,所以這個時候父母更應該跟老人溝通好,不要過分寵溺孩子。
帶娃只憑自己的經驗式老人,口頭禪是:“你們不都是這麼長大的?”
有些老人比較固執比較自我,很難溝通,在帶娃的時候也總是憑藉着自己的經驗,但這對孩子的成長是十分不友好的。
每當家長跟他們談起正確的育兒方式時,他們總是不屑一顧,拿“你們不也是這麼長大的”為藉口拒絕溝通。
對待這樣的老人我們切記不能因為顧及孝順就盲目妥協,因為這畢竟關乎到孩子的未來,不是小事,我們應該靜下心來,擺事實講道理以自己的用心和耐心去説服他們。這也是對孩子的未來負責。
在養育孩子的問題上總會習慣地摳門
我們的長輩那一代在養孩子的時候條件比較艱苦,各種資源都很緊張,這就導致了他們通常有勤儉節約的習慣,可這種習慣雖然是傳統美德,但在養孩子上卻不易實行太過。
有些老人在給孩子挑選日常生活用品和幼兒餐所用的食材的時候,只看價格不看質量,買回來一堆廉價劣質商品。
而且有些老人還會將這種摳門的行為包裝成“節儉”,或者演變成“佔小便宜”的壞習慣,但這種錯誤的行為也會被孩子看在眼裏,影響其本身對於金錢概念的形成,家長們在這一點上別不當回事。
在讓老人帶娃的時候,家長要提前做好溝通工作
老人與我們年輕人在各種觀點和生活習慣上都有很多不同,所以我們在讓他們帶娃之前要提前溝通好帶娃的準則,衣食住行和教育問題都要事無鉅細。
而且,建議父母在這些問題上跟老人達成共識以後再把娃交給老人帶,這樣不但能有效地避免家庭矛盾,跟在對孩子的教育方面也有益無害。
對於一些比較固執難溝通的老人,我們應該拿出耐心,在關鍵性原則性的問題上不能讓步,一切以孩子的成長與人格的塑造為先。
畢竟在生活中,孩子從小被老人照顧,最後卻因為溺愛等原因形成糟糕性格,讓父母頭疼不已的案例屢見不鮮。
如果實在溝通不了,建議父母還是自己來照顧孩子或者選擇請合適的保姆、託兒所,因為孩子小時候的一點一滴都關乎到他們的未來,在這個問題上需要家長們多多注意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