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姥姥長大,為啥也親近奶奶,姥姥奶奶有啥區別?孩子拎得很清
現如今的留守兒童已經非常多了,留守兒童大多數跟着姥姥姥爺或者是爺爺奶奶在一起生活。而一些觀察小組在進行此類觀察項目的時候,卻發現往往一些跟着姥姥長大的孩子,也對奶奶特別親近,那麼姥姥和奶奶之間到底有什麼差別呢?其實小孩子分的最清楚。
有很多小孩子已經明白了自己的姥姥是外人,而奶奶則是自家人,因為小的時候姥姥曾經帶過自己,也對自己非常好,每一次去姥姥家的時候,不僅有零花錢還有各種好吃的好玩的,可是姥姥總重複着一句話,總是説自己已經是別人家的孩子了,這句話在小的時候會給孩子產生一個牢固的祭奠,雖然姥姥對自己很親近,但始終在孩子的心裏會產生一種疏遠感。
而回到奶奶家的時候,奶奶卻從來不説這種話,而且對孩子表現的非常親近,時間一長孩子就特別喜歡和奶奶爺爺住在一起,而且奶奶在照顧孩子的時候,父母有時候也會拿着大包小包的東西去上門,一家人其樂融融,臉上掛着笑,孩子一旦看到這種和諧的氣氛,會對於奶奶有更大的肯定。
另外一位寶媽表示自己的孩子小的時候經常被姥姥照料,但那個時候的事情孩子已經不記得了,在這之後隨着孩子年齡增長開始和奶奶住在一起,奶奶每一天不僅要接送孩子上學放學,而且在回家的路上經常給孩子買一些好吃的,回到家裏之後趕忙換衣服開始做飯做的全都是孩子可口的。
時間一長,孩子對於奶奶的感情,甚至要超過爸媽,每一年過年回家的時候,孩子都爭着吵着要去奶奶家裏住,但是來到姥姥家裏的時候,孩子同樣也很開心,可説什麼就是不住在姥姥家裏。不論怎樣的去哄孩子,始終認為住在奶奶家的時候,最安心和住在姥姥家的時候,總有種被爸媽扔下的感覺。
最後一位寶媽表示,自己在小的時候經常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自己父母在當時的工作很繁忙,所以幾天不回家是常有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奶奶總是細心的呵護自己,就算過年的時候奶奶也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直到過完年之後爸媽才會來到奶奶家,帶着自己再去姥姥家。
在這種情況之下,自己小的時候就已經對姥姥有一個認知,姥姥和其他的親戚沒有什麼不同,就好像過年過節走親訪友的人一樣,時間一長自然就會對姥姥的感情有些淡,反而會對奶奶的感情更加濃郁。
上述這三個案例其實説的已經非常透徹了,孩子在小的時候雖然分不清裏外,但誰對他好,小孩子還是非常知道的,總是説小孩子鬼靈精怪,其實在鬼靈精怪的過程當中,小孩子也非常自私,他們會很清楚的明白誰是對自己真心好的人。
隨着孩子的年齡逐漸增加,情緒上的敏感點也會變得越來越多,長輩有時候無心説出的一句話,可能會給孩子帶來非常深刻的記憶,這些話如果一直留在孩子的腦中,會讓孩子在之後的人生道路上產生一些重要的抉擇。
哪怕這些抉擇可以改變孩子一生的選擇,但是這些答案早就已經在孩子小的時候被選擇了出來,所以説大人和孩子開玩笑沒關係,但一定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尺度,不然很有可能疏遠了自己與孩子之間的聯繫。
再換一種方法講,孩子本身就是一個懵懂的意識。還在一張白紙的時候就被大人塗塗畫畫,寫上了很多大人們才有的東西,在這個階段當中的孩子只能夠被動接受,除非孩子在長大之後很快擁有了自我分辨是非的能力,不然孩子的內心世界就會被大人所加的這些東西徹底填滿。
這也是為什麼小時候的孩子誰對他好他就對誰好,可長大之後孩子卻很快就分清了裏外關係,在這一點上我覺得大人們不用自責也不需要擁有什麼心理負擔,每一個人對於孩子的好,都是不同方向的孩子的內心世界,簡單且純粹,只要你是真心對待孩子,孩子一定會用另外一種方式去回報你。
當你認認真真的將自己所有的好全部交給孩子之後,孩子即便在內心裏認定了你是外人,可同樣會覺得你是一個特殊的個體,甚至會把一些最珍貴的記憶點始終刻在腦子裏,讓你成為一個他生命裏最重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