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處暑。老規矩,先給大家送上杞寶的節氣海報~
(PS:想要高清無水印海報嗎,文末有驚喜哦~)
漢字“暑”,意為炎熱。小暑為小熱,大暑是最熱,到了處暑,“處”為終止之意,表示暑氣到此而止。此後,暑濕退去,秋涼漸起。
當然,我國幅員遼闊,南北差異大。處暑之後北方的確日漸變冷,即所謂的“處暑寒來”;但在南方,秋老虎仍在,白天依然還有殘存的暑氣,只是早晚氣温略涼罷了。
總的來説,處暑之後一段時間內的天氣特點是: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氣濕度低。因此,此時的養生重點自然也有點不一樣。
簡單來説,處暑養生重在“2要2不要”!
處暑養生,牢記“2要2不要”
1.要食潤防燥處暑之後,天氣越來越乾燥。因此,在飲食調養方面宜潤肺養胃。建議適當多吃一些清潤食品,以防秋燥,比如荸薺(馬蹄)、沙葛、銀耳、百合、蓮子、蜂蜜、新鮮果蔬等。處暑過後大家往往胃口大開,但脾胃經過一個夏天的消耗,此時仍不宜多吃肉類等高蛋白食品,可適當選用一些健脾胃的食物,如薏米、扁豆、冬瓜等。
圖源:壹圖網
2.要多睡一會
處暑時節冷熱交替,日暖夜涼,“秋乏”在所難免。但還是提倡大家早睡早起,保持良好的睡眠規律。
不過,為了保證睡眠充足以防身體不適,建議可以比平時多睡一小時左右。
尤其是老年人,容易氣血陰陽俱虧,會出現晝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現象。因此,更要強調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
3.不要大肆進補
一到秋天,不少人便打定主意要“貼秋膘”。可今時不同往日,現代人的營養狀況比古人好多了。
一入秋就大肆進補,會傷及脾胃,加重腸胃負擔,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出現厭食、腹瀉等症狀,導致“虛不受補”。
其實,秋季適當進行平補就可以了,即選用平和的補品,以食補為主。如可食用芡實、山藥、大棗、桂圓、百合、薏米等,以補益氣血、健脾補腎和調理脾胃。
圖源:壹圖網
4.不要急着添衣服
雖説處暑之後晝夜温差日益變大,但此時最好不要急着加衣服。正所謂“春捂秋凍”,讓身體適應一下氣温的變化,等到寒冬時節,才能有更好的耐寒能力。
不過,這僅限於健康人羣,抵抗力弱的老年人和體弱多病者,早晚氣温較低時還是適當添點衣物。
總的來説,處暑之後天氣逐漸轉涼轉燥,做到這“2要2不要”,方能為秋冬打個好底子。
圖源:壹圖網
其實天氣轉涼還好對付,至於秋燥,小編再給大家推薦幾個潤燥食療方吧~
這“一飲二粥”,潤燥止咳超級棒!
五汁飲
蘋果、鴨梨、檸檬、荸薺、楊梅洗淨榨汁。此方具有生津止渴、和胃消食功效,適用於温燥傷肺胃者。
百合杏仁枇杷粥
鴨梨120克、杏仁12克、百合15克、枇杷果50克、粳米100克、蜂蜜少許,煮粥食用。此方具有潤燥、止咳作用,適用於燥邪傷肺者。
黃精姜棗百合粥
黃精15克、乾薑6克、大棗20克、百合30克、大米100克,煮粥食用。此方具有潤燥、止咳作用,適用於涼燥傷肺者。
(養生每日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