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提出“玩手機”的要求,3類媽媽不同做法,立見高下
時代更迭,電子設備成了大眾的寵兒,手機幾乎取代了電視,成為老少隨身攜帶的必需品。孩子們也陷入虛擬的網絡世界,把手機當成了最佳玩伴。
很多家長怕孩子沉迷遊戲或者小小年紀眼睛近視,不准他們玩手機,但也有一部分比較開明的家長,允許孩子玩,那麼這分別有什麼不同呢?
孩子提出“我要玩手機”的要求,3類媽媽不同做法,立見高下
數落型
小敏對兒子向來嚴格,從小不準接觸手機。孩子8歲生日提出想要一部手機的願望,小敏直接拒絕,張口就説:“小學生要手機幹啥,炫富嘛?整天就想着玩,心思一點不用在學習上,難怪成績這麼差。”媽媽一席話徹底打消了兒子玩手機的念頭,雖然之後兒子再沒有提出過想要手機的想法,但和媽媽關係越來越疏遠,從不主動溝通,性格也越發孤僻。
這位媽媽的回答處處透露着對兒子的不滿意,把孩子身上的缺點無限放大,不停地數落,絲毫不關注兒子內心的感受和想法。
不作為型
果果上小學三年級,特別喜歡在手機上看動畫節目。每次寫完作業都會鬧着要玩手機,媽媽嫌煩隨手就丟給她一部手機,雖然規定只能玩一個小時,但每次到點了也不制止,時間長了,果果眼睛看東西變得模糊,去醫院檢查近視快300度,媽媽這才後悔。
果果媽是典型的“怕麻煩”,只要孩子不吵不鬧,幹啥都行,這其實是不負責任的表現,孩子將來難有作為,成年後甚至會埋怨家長。
引導型
和前兩位媽媽不同,俊俊媽的做法最明智,值得家長們學習。俊俊受班裏同學影響,迷上了手機遊戲,媽媽聽到他説想玩手機不僅欣然答應,還主動參與,順勢告知俊俊長時間沉迷其中的危害。允許在學習之餘玩固定時間的手機緩解壓力,並將俊俊的注意力從遊戲上轉移出去,帶他去户外運動、支持玩滑板等。在媽媽的引導下,俊俊對手機有了正確的認知,自控力也逐漸提升,即使沒人看管,也能自覺主動地放下手機。
手機不是洪水猛獸,利用得好能對孩子學習和生活帶來很大的幫助。禁止孩子玩手機是不可取的,相當於切斷了他們認知世界的紐帶。而且孩子都有叛逆心理,越是不讓做的非要想辦法做,最後反而會弄巧成拙。
圖帶娃省事,允許孩子隨便玩手機是不稱職的行為。孩子年紀小不懂事,全在於父母怎麼教育,放任不管,不論孩子將來犯了什麼錯,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都要肩負一半的責任。
合格的家長會教孩子如何正確使用手機,並用其他事物將孩子的好奇心從手機中轉移出來,讓他們成為合理支配手機的主人,而不是淪陷為奴隸。各位家長,在孩子使用手機這件事上,你是如何規定的,又是怎麼做的呢?
(配圖均來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