倆熊孩子騎自行車,後輪陷入泥坑後令人萬萬沒想到高手在民間

在童年時期,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會達到一個頂峯階段,在這個時候,家長們會發現,孩子不僅變得好動貪玩,而且破壞力也極其強悍,每次玩耍歸來,都是一副髒兮兮的模樣,着實讓各位老母親操碎了心。

倆熊孩子騎自行車,後輪陷入泥坑後令人萬萬沒想到高手在民間


前段時間,有位寶媽在微博上上傳了一段視頻。視頻中的兩個小男孩正在泥地裏騎自行車,本來這是一項有利於身心健康的運動,但是,沒想到騎着騎着自行車,畫風就變了一個樣兒。兩人的自行車後輪陷入了泥巴坑裏,也不急着脱困,而是相對而騎,瘋狂搗動自己的那兩隻小短腿,讓後輪飛速運轉,泥水也順勢濺了衣服一身。寶媽看了,連忙走上前去制止,可誰料兩人根本不在乎衣服乾淨與否,還是自顧自地玩着這場“競技遊戲”。

看完這段視頻後,網友們都笑稱:

網友A:媽見打系列,我要是敢這麼幹,今晚晚餐就不用吃了。

網友B:看似是在互相噴水,可實際上大多數是自己噴自己,畢竟小自行車後座又沒有擋板。

網友C:我發現孩子的思維真的是大人所無法理解的,在你眼裏看來不能幹的事情,他們偏偏要對着幹,着實讓我這個老母親操碎了心。

倆熊孩子騎自行車,後輪陷入泥坑後令人萬萬沒想到高手在民間


都説“孩子的心思你別猜”,這話可一點兒也不假。的確,想必家長們也遭遇過類似的經歷,孩子的某些行為,着實是讓家長們摸不着頭腦。

那麼,孩子做出這些舉動的時候,他們的心理活動是怎樣的呢?

1、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較量

相信許多家長都不能理解的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你不讓孩子做的事情,孩子卻偏偏要去做呢?例如,你讓孩子在吃飯的時候不要掉米飯,不過孩子卻背道而馳,在吃飯的時候,故意把米飯掉得到處都是,吃完飯也不會自覺收拾碗筷,而且還表現出一副很開心的樣子。

解讀:

對於理解能力有限的孩子來説,他們對於父母所表達出的請求,如“不要做XX”,他們往往會忽視前半句,而只記住了後半句“做XX”,所以他們才會做出和你預期中相反的事情來。

應對方式:

家長在向孩子發出請求的時候,不要用命令式的語氣,而是應該多用陳述句,比如這麼説:“把衣服疊好”,而不是“不要把衣服弄亂”。

倆熊孩子騎自行車,後輪陷入泥坑後令人萬萬沒想到高手在民間


2、孩子很執着

在玩玩具或者是做作業的時候,家長可能會發現,自己已經把正確方法、正確答案告訴了孩子,可孩子卻仍舊一意孤行,執意要按照他原先的做法去做,怎麼勸都不聽。

解讀:

孩子的“固執”,其實是一種有主見的表現,對於家長所給出的建議,他們不是不聽從,而是覺得自己的想法更為正確。

應對方式: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先不要急着給孩子糾錯,而是應該尊重孩子的意見,讓他自己獨立去完成一件事情。

倆熊孩子騎自行車,後輪陷入泥坑後令人萬萬沒想到高手在民間


3、總是愛説“不”

在與孩子的對話過程中,家長會發現,無論自己要求孩子做什麼,孩子老是喜歡説“不”,哪怕自己有能力去完成,孩子也總是會習慣性地拒絕。

解讀:

孩子愛説“不”,其實他不是在故意跟家長對着幹,而是他們享受“權威感”,因為在拒絕別人的時候,孩子會覺得,自己的個人意志得到了發展。

應對方式:

在和孩子溝通交流的時候,少用疑問句或反問句,多用肯定句和引導句,比如你想讓孩子吃飯的時候,不要問孩子吃不吃,而是要暗示孩子,飯菜很好吃,你應該多嘗試一下。

總的説來,孩子每一種行為的背後,都有着複雜的心理成因,家長只有瞭解孩子這麼做的背後動機是什麼,才能夠拉近你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09 字。

轉載請註明: 倆熊孩子騎自行車,後輪陷入泥坑後令人萬萬沒想到高手在民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