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家長都希望能儘早激發孩子的潛能,讓他們不輸在起跑線上。其實,每個孩子的智力發育進程都有一定的規律,“揠苗助長”並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尤其是下面這六件事,別讓孩子學得太早。
學走路
嬰幼兒的運動發育大致都遵循“抬頭-翻身-坐-爬-站立-行走”的規律,9月齡後的寶寶開始逐漸學會扶站、扶走、獨站,大多數12-15月齡時能獨走。太早讓寶寶學站立或走路,都不利於其骨骼發育,甚至會導致某些運動能力的缺失。當然,學走路的年齡並不是固定的,當孩子能較好完成獨坐、爬行等運動時,就可以訓練其逐步走路了。
畫直線
隨着手部精細動作的發育,1歲左右的兒童能手握粗短蠟筆亂畫,2歲時能正確握筆畫垂直線,2歲半時能畫水平線。如果太早讓孩子學畫畫,但孩子還不能很好地握筆,會增加他們的挫敗感,還可能影響其未來書寫能力。因此,家長不要操之過急,待寶寶手部靈活性發展到一定程度,就自然能畫出各種線條了。
學外語
隨着發聲器官和神經系統的成熟,進入幼兒期後兒童語言能力會迅速提高,4歲左右的孩子能基本掌握母語。但在此之前,由於孩子的學習能力有限,最好不要學習其他外語。當然,語言的學習有最佳時期,年齡越大越困難,所以也不宜太晚,以4-6歲較好。
看電子產品
電視、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堪稱“哄娃神器”,是很多家長用以預防孩子哭鬧的“法寶”,有些家長甚至認為,可以利用它們開發孩子的智力。其實這是非常不妥的。過早接觸這些電子產品,不僅影響孩子的視力發育,還會因為減少了與父母交流的時間而影響其語言發育狀況。因此,2歲以下的寶寶應儘量遠離電子產品,2-5歲的孩子每天可分兩三次,適當地觀看一些高質量電視節目,但累計時間不宜超過1個小時。
接觸樂器
音樂能淨化心靈,陶冶情操,不過讓孩子過早地接觸各類樂器並非好事。因為學習樂器對手指力量及靈活性有較高要求,孩子太小時,手指關節發育尚穩定,接觸樂器可能導致手指及腕肘等變形。太小的孩子也因手指易疲勞而對樂器產生牴觸情緒。因此係統學習最好安排在4-5歲後開始。在這之前,可以讓孩子多聽些柔和、優美的音樂,教唱一些易學的童謠,學習認識簡譜或五線譜,以培養其對音樂的興趣。
騎腳踏車、學輪滑
學齡前兒童大肌肉已發育得較好,具有較好的平衡協調能力,可以完成一些較高難度的運動。如3-4歲兒童可雙腳交替上樓梯,學騎小三輪車;5歲時可以學輪滑、騎兩輪車。在這之前,最好不要急於讓一兩歲的孩子進行這些運動,否則會增加危險性,造成損傷。
(康如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