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健康養生】“一聾三分痴”,保護聽力,中醫有方法!

由 舒培榮 發佈於 健康

內容來源:中國中醫藥報作者:山東省濟寧市中醫院 王碧輝

耳鳴、耳癢、耳痛、耳悶……生活及工作中,您的耳朵是否有過這些不舒服的感覺?筆者特採訪山東省濟寧市中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孔娟,談談耳部養護常識,幫助大眾提高愛耳、護耳意識,關愛聽力健康,聆聽精彩未來。

重視耳朵保養

聽覺是人的主要感覺功能之一,俗話説“一聾三分痴”,可見聽覺對人的重要性。孔娟介紹,中醫講究治未病,即在人體未發生疾病之前,採取各種措施,做好預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發生。下面就介紹幾個日常保養耳朵的小訣竅。

1

避免噪音傷耳

長時間接觸機器轟鳴、車輛喧鬧等各種噪音,容易使人聽覺疲勞,導致聽力減退,甚至引發噪音性耳聾。因此,平時應儘量避免噪聲的干擾,如難以避免,應選擇專業的噪聲防護工具。

2

戒除挖耳習慣

有些人經常用耳勺、棉棒等細長的硬物掏耳朵,這樣很容易碰傷耳道引起感染,甚至可能損傷鼓膜,造成嚴重後果。如果總是覺得耳朵發癢難忍,建議及時去耳鼻喉科就診。

3

正確使用耳機

使用耳機時音量最好不要超過80分貝,使用時間也不宜太長。如果需要長時間使用耳機學習、工作,最好選擇質量較好的產品,每聽半小時可以取下耳機休息一會兒。相比入耳式耳機,使用頭戴式耳機對耳朵更加“友好”。

4

謹慎用藥

應儘量避免使用耳毒性藥物,如慶大黴素、鏈黴素、卡那黴素、新黴素等。這些藥物應用不當容易損害聽力甚至導致耳聾。

5

心情愉悦

中醫認為,如果突然處於惱怒、急躁的狀態,情志過極則肝失疏泄,鬱而化火,循肝膽經脈上竄耳竅,可發為暴聾。因此,要儘量使自己保持輕鬆愉快的良好心境。日常生活、工作中要學會適當調整節奏,注意休息,勞逸結合。

6

飲食調理

中醫認為,腎開竅於耳,聽力的衰退與腎虛有着密切的關係。年老體虛者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一些補腎的藥物,也可常喝核桃粥、芝麻粥、花生粥、豬腎粥等,對於保護聽力頗有裨益。

中醫按摩護耳

孔娟介紹,耳朵上面分佈着很多穴位,通過按摩相關穴位和反射區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調理身體各部位及臟腑機能,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1

鳴天鼓

鳴天鼓是中醫耳部養生保健方法。先以兩手心掩耳,然後用兩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分別輕輕敲擊腦後枕骨,發出的聲音如同擊鼓,所以古人稱作鳴天鼓。經常做此動作可以防治耳鳴、耳聾、內耳疾病,還可以醒腦健腦,清利頭目。

2

提拉耳朵

用拇指、食指先向上提拉耳廓頂端10餘次,再用拇指、食指夾捏耳垂部向下拉10餘次。練習此動作有鎮靜、止痛、清腦的功效,可防治頭暈、眼花、耳鳴等症。

3

彈風府

雙手掌掩耳,用雙手食指、中指、無名指輕輕叩擊風府穴(後髮際正中直上1寸,兩斜方肌之間的凹陷中),再用食指塞耳竅(耳朵眼)。堅持反覆做此法,有增強聽力、醒腦通竅的作用,能防治頭暈、耳鳴、耳閉、腦鳴等疾患。

4

搓耳根

雙手分別放在兩耳根部,食指和中指分開置於耳朵前後,中指在耳前,食指在耳後,然後從耳垂開始,夾持耳朵向上推動,注意要有一定的力度。經常搓耳根有防止耳朵凍傷、振奮精神、保護視力等功效。

聽力下降早治療

許多人在聽力嚴重下降前,可能有一些輕微症狀,很容易被人忽視,其實這是身體給出的預警信號,一定要細心捕捉。具體可有以下表現:

一是偶爾出現耳鳴;

二是與他人交流過程中,自己説話的聲音不自覺提高;

三是需要特別專注才能聽清他人説話內容,不留神時便出現“答非所問”的現象;

四是日常生活中過馬路沒聽到汽車鳴笛、對門鈴聲沒反應等。

耳鳴、耳聾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尤其是突發性耳聾,發病一週內治療有效率比較高。一些耳鳴患者初期可能並不伴有聽力損傷,但是此時的內耳毛細胞功能已有了下降,所以也應儘早進行治療,避免病情進一步發展。臨牀發現,病程不超過3個月的耳鳴患者治療有效率明顯大於病程超過3個月者。孔娟提醒,長時間接觸各種噪音環境的人應多加留意自己的聽力情況,每年至少進行一次聽力檢查。

編輯:董俊彤

中國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