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圖書 篇二十七:媽寶男是怎樣形成的?

作者:向上有陽光

媽寶通常是父母替孩子包辦而形成的自我功能抑制(參考任麗的《我們內在的防禦:日常心理傷害的應對方法》,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

心理學圖書 篇二十七:媽寶男是怎樣形成的?

父母替孩子包辦的潛意識是:“你做不好,你做不來,只有我才是正確的。”結果剝奪了孩子的探索欲和成長機會。孩子最後被養成了“巨嬰”“媽寶”,喪失成年人應有的功能。

這些“巨嬰”“媽寶”有一天成為了父母,他們非但不具備父母的功能,還會繼續以“巨嬰”的心態向伴侶甚至孩子索取。

他們向伴侶索取,希望伴侶能夠像理想化的父母照顧嬰兒那樣照顧他們,一旦伴侶無法滿足自己的要求,便會貶低、侮辱,甚至打罵伴侶,就像嬰兒因生理需求得不到滿足而哇哇大哭一般,成年人用語言貶低、侮辱和打罵代替哭鬧。

心理學圖書 篇二十七:媽寶男是怎樣形成的?

他們是如何向孩子索取的呢?

他們會一次又一次地跟孩子炫耀自己上學時有多厲害,孩子是多麼差勁,最好孩子能誇他們一句“爸爸/媽媽你好厲害哦”,以此滿足他們的自戀心理。

父母潛意識中製造孩子無能的感覺,讓他們抑制自我功能,進而產生自己離不開父母的感覺,以此緩解父母被孩子拋棄的焦慮。

父母潛意識中把孩子推上父母的位置,把自己置於孩子的位置,顛倒了親子關係,父母無法成為養育者行使養育功能,孩子無法成為孩子,享受父母的關愛。這就是加藤諦三説的“長不大的父母”。

心理學圖書 篇二十七:媽寶男是怎樣形成的?

侯玉珍在《因為我是女性:如何深度療愈代際創傷》一書裏指出,媽寶男和啃老族產生的原因是他們有一個無底線、無原則地愛他們的“完美媽媽”。

• “完美媽媽”造成的後果:剝奪男孩作為獨立個體存在的價值和意義被剝奪,男孩被“閹割”,永遠是男孩,無法成長為男人。

• “完美媽媽”造就兩種男孩:媽寶男和啃老族

• 媽寶男和啃老族的心理:產生分裂的自我——一方面自我感覺良好,感覺自己全能,一方面又特自卑且脆弱。永遠在內疚和痛恨父母中煎熬。

• 媽寶男表現:忠誠於媽媽,通過婆媳衝突外化對媽媽的“恨”。

• 啃老族表現:事事遷怒於父母,卻又無法作為成年人對自己負責。

• 造成男孩自我分裂的原因:“完美媽媽”對孩子有着分裂的、難以整合的投射。

• “完美媽媽”的表現:寶貝兒子,對他有高期待,事實包攬,無底線無原則;忽視、嫌棄女兒,利用和剝削女兒,讓女兒打工掙錢供兒子讀書,女兒結婚索要高彩禮給兒子蓋房子娶媳婦;讓女兒事事遷就兒子;把自己無法接受的無能投射給孩子,認為孩子永遠需要被照顧,而自己是個全能媽媽。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67 字。

轉載請註明: 心理學圖書 篇二十七:媽寶男是怎樣形成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