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是“害人精”,不但讓人變傻還致癌不敢吃味精的人都看看吧
“做飯的時候,不要放那麼多味精,吃多了致癌。”陳先生總是這樣對老婆説。
“那你們就別吃我做的,不做事的人總是話最多。”陳太太當即回懟道,上了一天的班,拖着疲憊的身體給老公孩子做飯,聽到的卻是埋怨,誰都不會樂意。
但是陳太太也為此非常苦惱,關於味精緻癌的傳言,她也不是沒有聽説過,陳先生和孩子的口味都非常的刁鑽,菜不但得做得好吃,還健康,她實在做不到兩全。
見妻子不高興,陳先生也不説話,只埋頭苦吃,馬上哄了一句:“你説為啥味精能讓菜這麼香?”
一、為什麼加入味精後,菜的口味會變好
曾幾何時,味精的出現,幾乎成了中國家庭必備的調料,因為無論是湯、還是任何菜品,只要加上了它,似乎口感都會變得非常鮮美。
小妙還記得小的時候,奶奶無論做什麼都要放上些味精,但是由於後面味精緻癌的消息,導致它的口碑直線下滑,到如今幾乎很少再見到。那麼,味精究竟有什麼樣的魔力,能夠讓平凡的菜餚如何美味呢?
説這個問題之前,還得從為什麼我們更喜歡吃肉來説起。
日常生活中,我們吃的雞、鴨、魚、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而蛋白質是由20多種氨基酸組成,烹飪之後會有一部分蛋白質分解成為多肽或遊離的穀氨酸。而穀氨酸和鹽一起烹飪,會變得更加鮮美,這就是鮮味的來源。
穀氨酸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它既可以形成蛋白質或以多肽以結合的形式存在,也可以以遊離的形式存在,例如我們常見的蘑菇、番茄、發酵的大豆製品中就含有豐富的穀氨酸,而味精就是穀氨酸的鈉鹽,所以在烹飪過程中加入味精會使菜變得更鮮。
二、味精會讓人變傻,還致癌?這得從一封舉報信説起
1968年,一位美國華裔醫生趙浩民,在某家中餐廳就餐之後,人變得非常疲乏,沒有力氣。起初,他並沒有在意,認為可能是自己累着了,好好休息一下就好。
但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日後好幾天在這家中餐廳吃過飯之後,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不適,例如頸部後側出現麻痹感,還會伴隨着心跳加速、體力不支等症狀。
後來,他了解到這家餐廳在做飯的時候,會加入一種叫做味精的調味料,這種東西在此之前,他並沒有嘗試過,於是把自己所出現的症狀歸結於是味精惹得禍,一氣之下,他給新英格蘭醫學報寫了一封舉報信,自此味精從“魔法精”成為了“害人精”。
而謠言越傳越不相信,最後味精緻癌,會讓人變傻的謠言一錘定音。
從始至終,都沒有確鑿的證據來證明味精能夠致癌,可以使人變笨,這不過是以訛傳訛的謠言罷了。
三、味精究竟能不能吃?
味精從1866年被提取出來,就是在小麥、麪筋、大豆、海帶等食物中提取,通過微生物發酵、精製,以此而得到符合國家標準的穀氨酸鈉,當然是可以吃的。
如果這個答案還不能讓你相信味精無毒,那麼接下來的文章一定要好好看。
你喜歡喝的海帶湯、雞湯,這些食物在烹飪的過程中也會產生穀氨酸鈉,如果味精不能吃,那麼這些食物是不是也得放棄呢?
另外部分人認為味精在加熱超過120°之後,會產生焦穀氨酸,而焦穀氨酸是個致癌物,長期攝入會誘發癌症發生。
誠然,味精在加熱後的確會產生焦穀氨酸,但是隻有0.6?味精會生成焦穀氨酸,含量很低;此外,這個物質本身沒有毒性,劃重點!
在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出的幾百種致癌物中,也並沒有發現焦穀氨酸的身影,所以味精會致癌是沒有科學依據。
在生活中可以正常食用味精,不必太過將味精妖魔化,只需要注意不要過量食用即可,畢竟味精內也含有很高的鈉元素,攝入過量的鈉元素會給健康帶來很多不利影響。
四、味精和雞精,哪一個更健康?
由於味精的被“污名化”,很快便出現了它的替代品——雞精,也是我們現在很常見的調味料之一。聽到雞精這個名字,很多人可能會誤以為這種調味料是從雞湯中提煉出來的,健康無毒。
但!
雞精不過是味精的PLUS版!
換句話説,雞精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也就是味精。
不僅如此,雞精比味精還含有更多的添加物,而國家規定合格的雞精內含有的穀氨酸鈉含量不應少於35?很多人這時候會説了,那除了味精之外,其他不就是雞肉成分了,那還不是雞精更健康。
並不是如此,在味精之外,鹽又佔去了40?其次是白砂糖、雞肉粉、香辛料以及香精等元素,在雞精內雞肉粉的成分比例大約在1.2?
試想想這麼點成分的雞肉粉含量,能給身體帶來多大好處?它的營養成分可以忽略不計。再加上雞精內添加的大量其他成分,顯然不會比味精更健康。
在生活中,完全可以放心地食用味精,它是個非常安全的調味品,不要亂給味精扣上一些莫須有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