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媽媽開200萬邁巴赫送孩子上學,被罵炫富,媽媽家裏最便宜的車

由 寸建宇 發佈於 健康

文 | 小允兒媽媽(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言:

接孩子上學的時候經常碰到一些事情,比如今天來接孩子的不是父母而是爺爺奶奶,這時候有些空暇的家長們便會想,為什麼平常都是爸爸媽媽來,今天換成了老人呢?每當快放學的時候校門口總會擠着許多家長,除了人擠,車“擠”的情況也挺多。

在網上看到一個小故事:

小軒(化名)的媽媽開了一輛200萬左右的邁巴赫去學校接孩子,因為來的比較早,所以車位還比較多,小軒的媽媽把車停在了靠近學校門口的位置,好接孩子。所以這讓小軒的同學家長看到了,便有人在班裏的家長羣中説,她開這麼好的車來學校,炫富不合適。

隨即也有人跟風,説孩子還這麼小,傳導這樣的思想觀念給孩子會影響到其價值觀的形成,一時間,家長羣裏對小軒媽媽開邁巴赫接送孩子的事情議論開了。小軒的媽媽有點坐不住,自己和孩子不能平白無故被人冤枉,這些人沒有弄清楚事情的始末就隨意指責,實在有些讓人難受。

於是,小軒的媽媽回了一句:“實話告訴你,我真沒想炫富,那輛車是我們家車庫裏最便宜的!再説了,我開什麼車跟你們有什麼關係,花你家錢了?擋你家道了?”

接送孩子的時候用怎樣的交通工具,的確有很少的人會特意的思考。然而,不開車的話,騎個小電驢,我想許多父母也會覺得讓孩子丟臉了吧,對於攀比炫富與否的問題,家長們該深思,而不是僅限於表面的爭吵。畢竟,孩子的教育是我們自己承擔。

孩子學會攀比會有哪些影響?

1、 消費無度

雙11、雙12的熱度還沒有結束,馬上就要迎新年了,新一輪的電商活動即將開啓,不少家長正在摩拳擦掌,打算在年前最後搶購一批。

那麼在今年的雙11時,就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情,一個年輕的女士在網購的時候買了上千個快遞,欠款數十萬元,她的老公無奈之下把情況告訴了公安部門,希望能夠通過第三方協商,解決妻子過度消費的問題。女士的丈夫還提到,去年欠下的十幾萬都還沒有還清呢!

現在的消費渠道便捷,別説孩子容易消費過度,太多年輕人都被網購的漩渦給捲進去了。在攀比的心理之下,成年人和幼兒都很容易出現沒有必要的消費行為,他們的消費目的不是自身所需,而是為了“面子”。

2、 消費觀扭曲,無視他人勞動成果

《變形計》中很多孩子在家裏的時候受盡了寵愛,以至於長大後性格開放,行為也不受拘束,成為了典型的“叛逆少年”。一次錄節目的時候一位女孩兒提到,自己曾經因為一個包讓舅舅從幾十公里外的地方開車回來,接自己去買。而也有人説,自己幾百塊錢買進來的東西,可以花幾塊錢就賣了,這樣圖的就是一個開心,不為別的。

可見,在他們的眼中,錢真的像流水一樣,花起來沒有感覺,用起來沒有任何負擔。除卻溺愛的影響因素,其實孩子們的價值觀、消費觀也出現了偏差,比如一個女孩子就説,自己從十來歲的時候開始化妝,身邊的人都這樣,自己不化妝會自卑。這就是環境和整個心理狀態對一個人的影響。

面對孩子的攀比現象,家長該怎麼做?

1、 攀比風之下,家長們該“正”的是自己孩子的價值觀,而不是他人的行為

在這個公平正義為主打的社會里,想要用一無是處的言論來阻擋一個人的生活好像並不簡單。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言論自由,可是任何人也擁有獨立的行為權力,只要他沒有觸犯到法律和道德的邊界。在行為準則之內,個人是不受限制的。

就像文章開始的時候提到的家長們,他們的斥責的不過就是這位媽媽開了豪車接送自己的孩子,讓她不要再做這麼誇張的事情了。然而,錯的真的是這位開了豪車的嗎?未必如此。

在我們碰到類似的情況,首先應該想到的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正確看待自己的身份和家庭,而不是別人有什麼自己就想要什麼。通過這樣的機會,我們也能激勵孩子成長進步,為自己的夢想努力。

2、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教育自己的孩子做好自己,學會自我審視

唐太宗李世民曾説過這樣一段話:“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當我們發現孩子有攀比現象時,我們需要問問自己,作為父母,我們又沒有做到不攀比呢?

孩子會想要和人攀比,無非是受到了環境的影響,亦或是自己覺得委屈,被別人比下去了。那麼這個時候家長就需要充當引路人的角色,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學會自我審視,做好自己,而不是做別人眼中該有的樣子。攀比風不可提倡,家長們的引導和以身作則比你斥責孩子多少句都有效。

在這裏提醒大家,攀比容易讓幼兒形成錯誤的價值觀、人生觀,扭曲思想意識,是極為不正確的行為。家長在生活中要細心觀察,別給孩子做了負面的教科書。

今日話題互動:大家對於“孩子攀比”這件事是怎麼看待的呢?大家又是怎麼處理的呢?歡迎分享。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小允兒媽媽,,也是一名。有關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更多的人,別忘了點贊 + 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