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個月寶寶哭鬧不止,原來是身體裏的“小石頭”作怪!
泌尿繫結石作為一種泌尿系統的常見多發病,
多在成人身上發生,
但結石患兒也並不少見。
最近,
江蘇省中醫院泌尿外科
接連收治了多例兒童結石患者,
其中最小的患兒只有17個月!
圖源 視覺中國
寶寶哭鬧不止 一查竟是得了結石
“孩子只有17個月,我們從沒想過這麼小也會得結石!”據患兒小美(化名)媽媽介紹,半年前,不到一歲的寶寶由於發熱在安徽當地醫院就診,檢查時意外發現腎盂輸尿管交界處有一顆1公分大小的結石。不想孩子小小年紀就做手術,於是考慮保守治療。 然而半年間小美經常發燒,哭鬧明顯增多,還時常出現血尿,多次到醫院就診,檢查結果顯示孩子的腎臟積水越來越嚴重,結石也已經長到了2公分。 今年年初,由於結石負荷過大,在醫生建議下小美轉診到江蘇省中醫院泌尿外科。
“小朋友來的時候情況並不好,由於結石過大,右側腎臟出現較為嚴重的積水,同時伴有低熱和肺炎。”該院泌尿外科徐彥主任醫師接診後,決定將其收治入院。孩子先在兒科接受一段時間的抗炎治療,病情穩定後轉至泌尿外科治療。
考慮結石對小美右側腎功能已經造成一定的損害,手術的目的力求一次清石,加之患兒輸尿管條件不是特別理想,徐彥主任帶領治療團隊經過反覆討論,最終選擇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術中在全麻下在孩子後腰部,取直徑不足4毫米的超微通道,藉助兒童專用腎鏡順利進入輸尿管,成功碎石取石,術後一週小美康復出院。
小小年紀為何會得“大人病”?
無獨有偶,3歲的童童11月初因嘔吐到醫院就診,也被確診是腎結石。先後輾轉省內外多家醫院求診,最終慕名來到江蘇省中醫院泌尿外科。住院完善檢查後,醫生髮現孩子右側輸尿管上段有1公分大小的結石,伴嚴重的腎積水。考慮結石位置和大小,以及輸尿管條件較好,經過周密的術前準備,徐彥主任在全麻下經尿道輸尿管鏡碎石取石術,利用先天條件,軟鏡相繼通過尿道-膀胱-輸尿管進入體內,順利完成碎石取石,整台手術沒有留下切口。
在許多人看來結石是“大人病”,兒童為何也會得結石?徐主任介紹,通過對歷年收治的結石患兒進行結石分析和代謝評估,我們發現兒童結石病人致病因素不同與成人,代謝性因素,如罕見病、基因異常,解剖方面的問題,如先天腎盂輸尿管交界處狹窄,尿液反流,尿路感染、飲食等因素都可能誘發結石。
以小美為例,醫生對取出的結石進行成分分析,顯示為二水草酸鈣,進一步完善病因檢查包括代謝評估、基因檢測,證實患兒病因為原發性高草酸尿症Ⅲ型,而該病是一種單基因遺傳病。
兒童結石治療比成人更困難
在兒童中,尿路結石也不少見。作為華東地區結石防治基地,江蘇省中醫院泌尿外科僅去年就收治了20餘名結石患兒。
“為兒童治療結石,比成人要困難許多。”雖然已經成功為200多名患兒進行結石手術,積累了豐富的臨牀經驗,但徐彥主任坦言手術不易。一方面,低齡兒童尿路十分纖細,有的地方甚至只有繡花針粗細,嬰幼兒腎臟體積不足成人的四分之一,而且膀胱很小,想要把結石通過微創的方法清除,並且控制好併發症,減少出血,相對成人而言困難得多,對設備、技術的挑戰性更大。另外,有研究表明,青少年尤其是學齡前兒童的結石複發率高達60%以上,所以意味着兒童一旦發現結石,治療可能伴隨未來的人生。
對於結石的治療,專家表示取決於患兒年齡、結石大小、位置等多種因素。在正常情況下,當兒童的腎結石直徑小於0.5釐米時,可以通過適當的飲用水幫助兒童通過尿道排出結石。超過0.5釐米的結石,由於兒童先天尿路條件很難自然排出體外,需要藉助其他手段幫助結石排出。最簡單的就是體外衝擊波碎石,相對創傷小,可以多次重複操作。其他手術方式包括輸尿管鏡、輸尿管軟鏡、經皮腎鏡手術。總的來説選擇何種治療方式,要綜合考慮患兒結石大小、位置、尿路受損情況,最終選擇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兒童應該如何預防結石病?
徐彥主任表示,適量多飲水增加尿量,少喝碳酸飲料,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增加枸櫞酸攝入,控制孩子日常飲食中蛋白、糖的攝入量。
專家強調,如果經常不明緣由地哭鬧,出現腰疼、反覆發燒、尿頻、尿液帶血或渾濁等情況,應當及時送醫,通過尿常規、B超排查是否患有泌尿結石。一旦發現孩子患有泌尿繫結石,早介入,早治療,同時通過對結石成分、飲食結構、生活習慣等因素的代謝評估後,找出致病因,從而制定系統、個性化方案,避免結石的滋擾。
來源:通訊員 孫茜、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