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經濟條件的變化,人們的身體素質也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在過去活到65歲已經算是百歲老人,而如今我國的老人平均壽命在77歲,在很多的山村裏面有很多的百歲老人,在2013年的時候,江蘇的記者曾經走訪過兩千多位長壽老人,發現他們的身上都有很多的共性,2018年成都老齡委會也對七百多名的老人進行調查研究,在結合美國人對七百名長壽老人隨訪調查,最終總結出了,這些長壽星身上值得人們學習的地方。
千名老人的百歲經驗有哪些?
飯後走一走,活到九十九不是唏噓
根據中外對長壽老年人的調查發現,這些老年人都有飯後散步的習慣,特別是中午吃飯和晚飯半小時之後,都習慣性的出去走一走,不僅有助於腸胃消化,還能促進血液循環,隨着年紀的增長,腸胃的消化能力和血管的代謝能力都會有所下降,適當的走一走可以減輕腸胃的負擔,使食物更好的被吸收,還可以預防血管斑的形成,使血液更好的流通。
笑一笑十年少,絕不是誇張
這些百歲老人看上去都容光煥發,在他們臉上看不到歲月的痕跡,時間流逝依然沒有削弱他們對生活的激情,通過這些老年人的自述,他們稱自己非常看的開,心態比較好。
比如我國的長壽老人,著名文學家季羨林先生稱自己的長壽秘籍就是心裏不犯嘀咕,還有著名的華裔建築師貝聿銘,在接受採訪時稱:“我的長壽秘籍就是積極向上、不犯愁”。
並且在調查中發現,往往老大的最長壽,接着就是老二、老三,相比獨生子,有姊妹的互相幫襯,生活會更順心。
除了好習慣之外,不可忽視遺傳基因
據走訪調查,記者發現一般父母比較長壽的,後代子孫的壽命也很長,一般父母親的壽齡超過85歲的,那麼下一代,長壽的幾率會比正常人高出15-25%。
在這千萬的百歲老人中,母親壽命大於80的佔據65%,父母壽齡大於85歲的佔據70%,可見父母的遺傳基因也很重要。
通過對千萬老人的採訪和隨訪,總結出老年人長壽的因素,其中遺傳因素佔據15%,社會因素10%,醫療水平佔據8%,氣候條件佔7%,而其他的就是取決你自己。
想要長壽60%還是要靠自己,其他的因素只佔據了非常小的部分。
老年人長壽,“心態”起到了關鍵作用,人活在世上,難免會遇到不開心的事情,不可能事事都順着自己的心意,所以説心態很重要,看淡得失,俗話説到好:“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從容的對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與其自怨自艾,不如調整好心態,這樣才能更好的安享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