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時候我們看到父母為我們劃分着所屬的財產感覺這種事兒特別簡單隻要分配公平就好。
可等我們身處其中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將“財產”交給子孫這不僅要看人當下的處境更要對未來的子孫後代負起責任。
為何這麼説呢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事例那就是孩子拿了父母的錢那就不再理會父母而是把父母踢到一邊啥都不管。
這樣的不肖子孫多了所以我們上了年紀才會格外留意。因為把錢財交給他們是一陣子的事兒可他們怎麼對待我們卻是一輩子的事兒。
曾見過一個老人家他今年已經八十多歲了前些年是村裏有名的“土豪”。可現在他卻成為了村裏幫扶的對象而且還是孤寡老人。
為何短短几年會出現這麼巨大的變化呢原因很明顯那就是他的兒子拿了他全部的家產之後便帶着妻兒消失得無影無蹤像人間蒸發了一樣。
就在這段時間裏面老人家因併發症引起腦中風只能卧病在牀。而他只有一個兒子可這個兒子卻不見人了。沒辦法到如今都還是村裏的親朋好友來照顧這位“孤寡”老人。
現實很殘酷。它殘酷就在於人心難測世道複雜沒有人知道對方的內心在想什麼。很多人都會認為只要把錢財給了孩子他們就會幫我們養老。但是真的有那麼簡單嗎
其實有可能沒有我們想象得那麼簡單。所以説為了保證自己老年生活的質量為了保證往後餘生的日子能過得安穩舒適我們不妨看準這三個時間才把錢財交給孩子。
古人云“君子者謙而有禮為而不爭。”
懂得不爭是一個人成熟通透的表現。為何這麼説呢因為只有懂得“不爭”的人才能堅守自己的本心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去做人不做違背良心的事兒。
在這個社會為什麼那麼多人都變得虛偽和急躁也許就是因為社會節奏變快而我們大多人也和這樣的節奏相融合了。所以競爭越大人越虛偽越急躁。
這樣的現象並不是什麼好事。對一個老年人來説如果他的孩子都在爭家產的路上越走越遠甚至毫無悔改之意那麼這個老人的往後餘生不見得能過得好。
要知道敢爭父母的家產的孩子他們往往用心不良少了孝順之心而多了冷漠無情多了自私自利的心理。這樣的人其實是最可怕了。而我們就算要把錢財交到他們手上也不能提前去交。
很多人就會想什麼時候把錢財交給孩子是最好的呢我想應該是孩子學會謙讓和不爭之後。這樣的人他們只要不爭那麼就證明他們明面上還有一顆敬重父母的心。
想想看如果你還未摸清他們怎麼想之前便把錢財交給他們説實話如果你碰到的孩子很孝順自然不用憂愁。可如果你碰上的是一個忤逆之子相信你將後悔莫及。
俗話説得好“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
這番話其實有兩個含義而我們大多人只讀懂了第一層。首先它跟我們説明了我們作為父母一輩就該為孩子着想給孩子們留下一些物質上的依靠。
其次這番話還説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這些“方寸地”不僅屬於我們的孩子更屬於他們的下一代。所以説我們所要留存的是給後代無數子孫的財產。
而這裏的財產不僅指物質上的更是指精神上的。什麼是精神上的財產呢那就是做人的品質和想法。
所謂“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我們這一代懂得誠心實意去對待我們的父母我們的下一代才能誠心實意地對待我們。而每一代都懂得這麼做才能讓這個家經久不衰。
很多時候為何一個家庭容易衰落就是因為這個家的人的關係出現了裂痕甚至有內鬥的情況出現所以這個家終究走向破敗。如此還有“方寸地”嗎我想應該都被敗光了。
所以説當我們人到老年之時想要自己的晚年生活有依靠想要孩子能為後代做個榜樣那麼不妨在他們能“誠心實意”照顧父母之後才把錢財留給他們。
因為只有把人的心意給端正過來才不會讓錢財給腐蝕掉人的心理和原本的人格。
陶行知有句話説得好“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漢。”
作為子孫最好的做人態度那就是懂得“靠自己”。可在這個時代我們經常聽到“啃老”聲音的出現為何就是因為孩子依賴多了少了自力更生的想法和能力。
曾見過一個人他是家中的獨苗。可他就仗着自己“獨子”的優勢便到處招惹是非甚至三十多歲結婚後還不去工作只等着父母來養他那一家三口。
過了幾年他的父母親相繼去世了。而他也拿到了父母親相對應的財產。可這樣的敗家子終究在一次賭博中被人下套從而賠光了所有的家產。
現在他就只能在村口那裏遊蕩沒錢沒房子就連老婆孩子也離他而去。
這個人其實就是社會上一小部分人的縮影。而作為父母我們就該明白不能讓孩子產生依賴的心理更不能讓孩子有“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壞習慣。
為何我們説要在孩子懂事後在孩子能自食其力後才把錢財交給他就是因為自食其力的人他們有原則有底線有骨氣才不會依賴所謂的家產成為軟骨頭禍害下一代。
所以説我們所交給孩子的“財產”不僅會影響我們的養老生活還會影響孩子自身更會影響子孫後代。那麼在把家產交給孩子之前就要慎重了。
要知道真正有本事有想法的孩子他們絕對不會覬覦父母的財產。在他們看來父母的屬於父母自己賺到的才屬於自己。這些孩子才值得我們將財產留給他們。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