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土豬肉不僅吃着香
而且營養價值也比普通豬肉要高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土豬肉與普通的豬肉又有什麼差別呢?
豬肉含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以及人體必需的氨基酸,是優質的動物蛋白質來源。
土豬肉和普通豬肉的區別就在於土豬肉的脂肪含量高,肌內脂肪含量高,揮發性風味物質獨特,所以它吃起來比普通豬肉要香,除此以外在一些其他營養成分上有高有低,沒有明確的規律可循,所以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成年人每天攝入動物性食物120克~200克,豬肉是典型的紅肉,要控制一下量,建議大家增加禽肉禽蛋,還有水產品,比如魚類的攝入。
什麼時候的肉最好吃?
對於市場上流通的屠宰分割好的肉來説,處於後熟階段的肉才最適合享用。
很多人認為剛宰殺的肉才是最好吃的,屠宰之後立即下鍋品質確實挺好,但在屠宰配送實踐中很難做到,活魚、雞可以現殺現吃,但豬牛羊很難做到。一般情況下,動物屠宰之後的幾個小時之內,會經歷僵直的過程。這個時候正是肉最不好吃的時候,這個階段肉的乳酸含量最高,pH 值為5.4 ~ 6.7,當pH值達到 5.4 的時候動物肌肉的肌纖維便會硬化,出現僵直。
牛肉大約在屠宰後2.5小時出現僵直,羊肉、豬肉、雞肉則是1小時便會出現僵直。這時候的肉口感不佳,有不愉快的氣味,烹煮後也非常硬,肉湯較為渾濁。
等過了僵直階段,肉便開始了後熟,也叫肉的熟成。後熟階段的肉才是最適合享用的,這時候的肉pH值進一步下降,肌纖維內消化蛋白質的酶會分解肌肉中的蛋白組織,使肌肉整體結構變弱,肉質也會軟化。
常見這些部位的肉都適合怎麼做?
一般來説,肉品口感是軟嫩還是老硬,與動物的品種、飼養方式、年齡、運動情況以及身體部位關係密切。
年齡幼小的動物因為運動較少相對來説肌肉並不強壯,肉質便會偏嫩,但呈味物質較少,香味不濃。
年長的動物因為在逐漸成長的過程中,呈味物質積累,肌肉也在增長,體內膠原蛋白含量又逐漸下降,留下的更多是肌肉組織中交錯複雜的蛋白絲,所以味道豐富但口感比較硬。
① 裏脊肉
裏脊肉幾乎都是瘦肉,是豬牛羊身上瘦肉的精華部位,因此比較適合切片煎、炒、煮。但如果烹調時間過長,水分喪失較多,口感就會特別硬。
為了避免這個問題,在烹調的時候可以採用上漿的方式,用澱粉、料酒、雞蛋清等進行醃製,烹調中澱粉或雞蛋清會形成保護性的外殼,阻止肉中的水分流失,口感較嫩。
也可以用嫩肉粉或菠蘿汁、木瓜汁、獼猴桃汁等預先處理20分鐘左右,它們中含有消化蛋白質的酶,也就是蛋白酶,可以破壞肌肉的結構,嫩化肉質。
② 梅花肉
主要特點是瘦肉居多,但夾雜着一絲絲的脂肪,是豬前肩和前腿之間脖頸部位的肉,相對於裏脊肉要稍微老一點。
因為帶有大理石花紋,比較適合香煎。
煎肉的過程中肉表面會褐變,散發誘人的香味。需要注意在肉表面褐變後要馬上轉小火,避免內部還沒熟而外部早已變焦。
③ 五花肉
肥瘦層次分明,是豬腹部的肉,蛋白質含量比裏脊肉低,脂肪含量高,如果減肥得少吃。
五花肉還分為上五花和下五花,連着豬肋骨的部分是上五花,肥肉很厚、瘦肉較少、口感油膩,適合剁碎做肉餡兒;
連着豬肚子的部分是下五花,看起來五花三層,瘦肉相對較多,口感不是很膩,適合做東坡肉、紅燒肉、回鍋肉等。
④ 豬腿肉
相對來看瘦肉較多、肥肉較少。前腿肉的肉質較老,肉筋較多,而後腿肉的肉筋要比前腿少。二者都比較適合做滷菜或燜肉,前腿也可以用來做肉丸或做餡,後腿可以用來做著名的金華火腿。
對於又大又硬的肉,可以採用慢煮的方式烹調。如果想要肉質口感變嫩且多汁,那麼烹調時間一定要長,一般需要1小時 ~ 2小時。關鍵在於文火慢煮,緩慢烹煮有利於酶嫩化肉品並增加風味,冷卻的時候也要讓肉品在湯汁中降温,肉會回吸一部分湯汁,味道鮮美多汁。
如何挑選一塊好肉?
① 看顏色
健康的豬肉肌肉顏色鮮紅或深紅,並伴有光澤,脂肪呈乳白色或粉白色。
② 看錶皮
健康豬肉表皮顏色一致,沒有斑點或淤痕。
③ 按壓
健康豬肉的肉質有彈性,手指按壓後凹陷部位可立即恢復。
④ 看黏度
健康豬肉的外表微幹不沾手。
⑤聞氣味
健康豬肉的氣味是正常的鮮肉味,煮沸後肉湯澄清透明,脂肪團聚在液麪,具有豬肉香氣。
⑥ 看淋巴結
健康豬肉的淋巴結大小正常,而豬隻健康狀況存在異常時,其豬肉淋巴結易腫大。
注意:還需要小心“米豬肉”,也叫“痘豬肉”,是指感染了囊蟲病的豬肉,為白色、綠豆大小的寄生蟲,寄生在肌肉纖維的結締組織中,也就是肉表面那層厚厚的白膜。
豬肉食用指南
1、土豬肉和普通豬肉的區別就在於土豬肉的脂肪含量高,肌內脂肪含量高,揮發性風味物質獨特
2、對於市場上流通的屠宰分割好的肉來説,處於後熟階段的肉才最適合享用
3、裏脊肉適合切片煎、炒、煮;梅花肉適合香煎;五花肉合做東坡肉、紅燒肉、回鍋肉等;豬腿肉適合滷菜或燜肉。
來源:CCTV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