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好的孩子是來討債的,學渣才是來報恩的?!《人世間》裏的育兒觀戳中無數家長淚點

學習好的孩子是來討債的,學渣才是來報恩的?!《人世間》裏的育兒觀戳中無數家長淚點

這幾日,電視劇《人世間》劇情迎來高潮。周家父親去世前,一家人像以前一樣躺在了一個炕上。小兒子周秉昆問父親:“在你心裏邊,我們姊妹三個誰最好?”周父説:“你們仨在爸爸心裏,都是頂呱呱、最好的!”

一句話,讓眾多家長觀眾“破防”——終於在父親心中,從小成績不好、沒有考上名牌大學的周秉昆,與北京大學畢業的哥哥和姐姐“同等優秀”!

隨着電視劇的熱播,周家三個孩子的成長經歷成為家長們熱議的新話題,一句台詞更在網友中刷屏,引發討論無數:“自古以來,孝分兩種:養口體和養心智,伺候在父母身邊,照顧衣食住行,是養口體。遠走高飛,有所成就,讓父母以此為榮,是養心智。同樣重要,缺一不可。”

對於父母而言,是學業及第、光耀門楣的孩子值得驕傲,還是資質平庸,但可以在身邊盡孝的孩子貼心?從代際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在社會急劇現代化的背景下,年輕一代父母遭遇少子化、老齡化的社會現實,於是會面臨兩難選擇的育兒矛盾。屏幕之外,更多的學者和家長從劇中得到思考,如今“好孩子”的定義應該更多元,家長應尊重每個孩子的差異和選擇。

正如《人世間》的原著作者梁曉聲所説:“無論資質如何,只要努力勤勞善良,世間的每個人都能尋找到自己的位置,發揮自己的才能。”

學習好的孩子是來討債的,學渣才是來報恩的?!《人世間》裏的育兒觀戳中無數家長淚點

“養口體”與“養心智”,哪類孩子才是來“報恩”的?

“學習好的孩子是來討債的,學渣才是來報恩的。”微信羣裏,看過了《人世間》的家長們屢屢發出這樣的感慨。

劇中,周家三個孩子父母的支持下,周秉義和周蓉一門心思撲在學習上,相繼升入市重點高中,並考上了北京大學。大學畢業後,周秉義娶了副省長的女兒,從文化廳主任升到了省級幹部的位置;周蓉則回到家鄉的省重點大學任教,成為了該校最年輕的副教授。“雞窩裏飛出了金鳳凰”,養出兩個名牌大學的孩子,使得周家父母成為街坊鄰居人人羨豔的對象。

學習好的孩子是來討債的,學渣才是來報恩的?!《人世間》裏的育兒觀戳中無數家長淚點

相比之下,小兒子周秉昆被迫留在父母身邊,沒有上過大學,成為一名普通工人,娶了寡婦,還兩次被冤枉入獄。放在當下,這樣的孩子恐怕讓父母操碎了心。

然而就是這個不爭氣的“老疙瘩”,成為了全家頂樑柱。他天天守護着父母,跑裏跑外,忙上忙下。給父母做好吃的,帶父母就醫看病,知道父母任何細微的衰老,也明白父母內心隱秘的感受。在父親、哥哥和姐姐在外地工作的10多年裏,周秉昆照顧癱瘓的老媽,帶着姐姐的孩子,養着別人的兒子,即便遭遇諸多生活的不順,依舊沒有磨滅他的淳樸、善良和孝順。

隨着劇情的發展,周秉昆的一舉一動,觸動了越來越多受眾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拋去世俗的標準,周秉昆身上依然散發着人性的光輝。甚至有校長在家長會上直言:“學渣”雖然資質平庸,大概率不會走得特別遠,所以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陪伴父母,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電視劇中,周蓉的先生馮化成將周家兩類孩子總結為“養口體”和“養心智”,哪一類孩子更值得父母驕傲?這一話題在家長中引發熱議。

也有家長表示:“誰不想孩子比自己強呢?!雖然學渣可以留在身邊,但我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是來討債的!最起碼他在這個世界上能過得很好呀,做父母的也別自私,努力照顧好自己身體,別給孩子添麻煩!”

學習好的孩子是來討債的,學渣才是來報恩的?!《人世間》裏的育兒觀戳中無數家長淚點

“盡孝”與“建功”不再是二元選擇,“好孩子”的定義可以更多元

在傳統的中國家庭裏,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父母內心最美好的願望。龍鳳大都是要遠走高飛的,自然就很少能承歡膝下;得子女“口體之養”的父母,又常常覺得有了“裏子”少了“面子”。為人父母多少都有些糾結,巴不得兩者兼而有之,但似乎此事古難全。

記者關注到,喜歡《人世間》這部劇的受眾,除了60、70後家長,80、90後年輕人也能在其中找到共鳴。80後“學霸”小雨苦讀多年,從國外知名高校博士畢業歸來,在上海成家、立業。通過知識改變命運,從小城市裏走出來的小雨對《人世間》的劇情感觸極深。在他看來,雖然自己讀書不錯成為父母的驕傲,但確實不能陪在父母身邊噓寒問暖。“如果我回到小城市,那麼我的子女最好的出路就是重走一遍的我成長之路。雖然我現在辛苦點留在上海,今後就有機會和我的父母、孩子歡聚一堂。”

學習好的孩子是來討債的,學渣才是來報恩的?!《人世間》裏的育兒觀戳中無數家長淚點

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會首席專家、上海社科院社會學所研究員楊雄解讀説,從代際社會學的角度來看,過去家家户户都有多個孩子,他們自然而然地在家庭中有所分工,各自承擔着不同的角色和任務。隨着社會城鎮化速度加快,加之“少子化”“老齡化”兩個社會變量,提升了家長望子成龍的期待,出現了所謂“忠孝不能兩全”的糾結。

在松江區教育局副局長,上海市德育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郭寧偉看來,家長糾結的根源在於對“好孩子”的定義過於狹隘、對“盡孝道”的理解過於單一。現代社會對“人才”的定義逐漸趨於多元,“好孩子”不再是千人一面,只要能對社會做出貢獻就是人才、就是“好孩子”。另一面,現代技術與高速交通也讓“盡孝”與“建功”不再是二元選擇,在家辦公照樣可以締造創業傳奇,千里之外也能快速見面。

郭寧偉説,父母大可不必糾結於“養口體”還是“養心智”。今天的社會,“好孩子”的模樣可以有多種多樣,父母要讓“大樹”努力向上,讓“花朵”盡情綻放。

家庭中的“小透明”,其實最渴望得到父母的認可

《人世間》中的高潮劇情之一,讓不少受眾哭腫了眼睛。從上世紀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歷經艱難,周家人終於在春節團聚了。丁勇岱老師飾演的周父,高高興興地帶着兒孫,給街坊鄰居拜年。所有人都在誇周父教子有方,大兒子和女兒逢人便誇讚,讓父母臉上榮光。此時,周秉昆成為了家庭中的“小透明”,即使滿肚子委屈寫在臉上,也無人問津。

在火車站,父子倆爆發了激烈衝突。周秉昆一股腦地對父親吐露着不滿:“我醬油廠小工人,我給爸媽丟臉了。”結果父親卻説:“就算沒有這些家務事拖累你,讓你去考大學,你能考上嗎!”

此後再見,便是多年後。周秉昆哭着説:“都是一個爹媽生的,就我沒出息。我多難受你知道嗎?我這輩子最大的心願就是,讓我爸我媽滿意。你什麼話難聽説什麼,哪兒疼你往哪兒摳。事實就該説嗎,事實就該説嗎?!”

這一幕,甚至讓20年沒有掉過眼淚的《人世間》導演李路嚎啕大哭,更是讓屏目前無數家長心痛。

學習好的孩子是來討債的,學渣才是來報恩的?!《人世間》裏的育兒觀戳中無數家長淚點

即便後來,周秉昆辭掉了醬油廠的工作,到出版社下屬的飯店上班。趁着改革開放的春風,成了第一批先富起來的人,賺的錢比哥哥姐姐都多。他依舊不敢對父親説出辭職、沒有編制的事實。

“為了整個家族付出太多的他,最畏懼的是父親的失望,最渴望的是父親的認可。那個最沒出息的孩子,是多麼渴望得到父母的肯定,是多麼期待成為父母的榮光。”這一劇情,也讓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家庭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主任鬱琴芳感觸頗深。“火車站一幕其實傷了小兒子的心,所以父親臨終前,説三個孩子都是最好的,對秉昆是一種心理補償。這也是父親的智慧和策略。”

鬱琴芳認為,父母不能只盯着孩子身上的短板,而是應該擁有一雙發現的眼睛,挖掘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相比一兩次考試成績,那些跨越時代的寶貴財富,都是無形且珍貴的。比如善良、真誠,比如永不放棄的堅持,還有小民大義的忠貞。

學習好的孩子是來討債的,學渣才是來報恩的?!《人世間》裏的育兒觀戳中無數家長淚點

網絡上,一位母親的發言令人淚目:“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天送給父母的禮物,也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所以大家都一直希望孩子可以和自己一樣高光奮進,但是往往我們卻忽略了孩子他自己的感受。浮躁的世間讓人們只是用高官厚祿,用金錢權力來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準。但是除了這些我們還應該看到這世間還有更多美好值得我們追求,更多孩子的純真願望值得我們欣慰。



  作者:張鵬

  編輯:顧軍

責任編輯:樊麗萍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劇照等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05 字。

轉載請註明: 學習好的孩子是來討債的,學渣才是來報恩的?!《人世間》裏的育兒觀戳中無數家長淚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