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麼是
“背奶媽媽”
嗎?
剛看到這個詞彙的時候,我第一反應是哺乳期媽媽。
對“媽媽”來説,母乳還是牛奶,從未是一個簡單的選擇。
而在歷史、社會角色多種因素作用下,
更多媽媽選擇母乳餵養。
對於剛剛回歸職場的媽媽們來説,
想要實現一手抓工作一手“擠奶”並不是件簡單事。
多數只能選擇在某些隱蔽的地方,
高頻率完成汲取母乳的工作,
她們每天揹着冷藏母乳的乾冰箱往返於公司和“隱秘場所”,
這些媽媽被稱之為“背奶媽媽”。
01
“背奶媽媽”在成為一個媽媽之前,可能是多種角色。
也許是某個整日被會議包圍的企業高管,也許是某996打工人,
或者是一年365天需要到處飛的出差狗。
然而在這個生命到來的時候,
她們的生活節奏就不再可以“任意而行”了。
高管小於,清早8點鐘已經在辦公室了,
忙着開會討論新項目。
到了十點鐘,她的生活按下暫停鍵,
她要去做什麼呢?
吸奶。
左手提着儲奶箱,右手拿着吸奶器,
宛若一名即將奔赴前線的戰士。
她需要找一個温馨、安全又衞生的地方,
而這個地方就在車裏。
車內,已經成為當代“背奶媽媽”們吸奶時的首選地方…
媽媽們拎着箱子排電梯,坐到地下室,
進到車裏把所有東西用錫箔紙擋好,
然後兩個手雙吸的方式,花整整20分鐘,
全部吸完拿起奶瓶,小心翼翼給它蓋上,
在拿起筆,寫上“幾點幾分吸了多少毫升”,
放在乾冰箱子裏。
而乾冰的箱子必須在媽媽吸奶前在冰箱冷凍層全部冰好,
最後把兩個奶瓶放進去,再鋪上一層乾冰。
蓋上蓋子,坐電梯,拎上樓,繼續開會。
殺伐果斷,兩個小時之後再來一次,直至下班。
這是“背奶媽媽”們生完孩子第一年的日常。
02
我以為,背奶媽媽們雙手擠奶已經夠狼狽了,
但評論區的一句話更讓人覺得心酸。
高管們在車內擠奶,而打工人沒有車,在廁所裏擠奶…
還有的在辦公室小隔間吸奶,
這個時候如果碰到同事在門外敲門,
她在裏面該有多窘迫啊。
還有些媽媽在高鐵火車上的廁所裏也吸過奶。
無論在哪裏吸奶,窘迫是一定的。
有隱蔽空間還算好的,如果在大街上餵奶呢?
寶寶急着喝奶,這個時候你怎麼辦?
媽媽們並不是在任何場所都有餵奶空間的…
我難以想象一個婦女在公眾場合,掀起衣服,
半遮半掩的,從帶着羞恥感到無法控制局面,
只能粗暴掀開哺育寶寶的場景。
無論是“背奶媽媽”還是不需要背奶的媽媽們,
哺乳期的痛苦,是別人無法共情的。
骨頭歪了、頸椎反向彎曲;
一週回家一次,還要吸一次奶,
只為把最好的給孩子,有母乳就吃母乳;
因為吸奶佔了同事午休地方不被理解;
一天24小時,頂過無數次鬧鐘,
最多每天四斤多產量,同時養四個寶寶????
堵奶6小時,連方向盤都盤不動……
還有很多哺乳期的媽媽們,
在一邊忍受生理上的痛苦,一邊給於孩子新鮮的乳汁。
從前不知道母親有多偉大,
多少讚歌和華麗的辭藻都讓人無法感同身受,
直到第一次做了媽媽,
被咬破奶頭,被餵奶折磨到容顏憔悴,
才明白偉大母愛的背後藏了多少母親難以言喻的痛。
03
這種痛,旁人幫不了什麼,
但是針對背奶媽媽們吸奶時的窘境,
我們是不是可以做些什麼呢?
比如建立“母嬰室”,
中國有多少母嬰室呢?
北京是全中國母嬰室數量排在第一位的城市,
一共是341個;
截止到2019年,341個母嬰室在這一座城市,
90%以上在機場、商場、博物館、地鐵站,
寫字樓裏沒有母嬰室;
排名第二的是上海,301個;
第三第四廣州杭州,只有一兩百個了。
二線城市就更不用説了…
這些少的可憐的數字背後是一個個蜷縮在角落餵奶的媽媽們,
她們在哺育新的生命,卻找不到合適的地方…
有人會説,既然母乳餵養這麼痛苦,那就餵奶粉啊?
其實無論是選擇母乳餵養還是奶粉,
究竟哪個好我們不做討論,這不是重點。
重點是無論在近代還是當代中國,
女性如何平衡家庭和事業,
如何在育兒的過程中掌握身體的自主權,
一直都是想要為人母的女性需要解決的難題和矛盾。
寫在最後:
現在當全職爸爸的人,還敢説和全職媽媽拉平嗎?
一個人的全職就必然是另一個人的失職嗎?
幾百萬年薪的媽媽,失職還蠻難的,
不去管自己的孩子,哪個媽媽能過的了這關?
如果説在媽媽生育和哺育這些事情上,
爸爸真的心有餘而力不足的話,
我們能不能在養育和教育的問題上,
稍微多承擔一點,可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