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氣少了,痰就多了!三味藥,行陽氣除寒濕,實實在在的小方子

(本文僅供學習、參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劑,須在專業人士指導下借鑑、應用!)

本文理論依據:《中藥學》、《中醫病因病機學》、《中醫診斷學》

我不斷地嘗試,嘗試用更簡單、生動、形象的方法,把靠譜的中醫知識傳播出去。

因為我能深深感覺到,廣大中國的老百姓需要中醫,需要簡廉便的治病方法,需要有人呵護他們的身體。

前些年,我就遇上一個老爺子。

這老爺子,是我們單位收發室的工作人員,當時已經退休好多年了,不過與我熟識。

那天,他特意來找我訴苦。他説,他最怕的是就是秋冬天冷的季節。

為什麼啊?因為他氣管不好。每年秋冬季節,無論他怎麼注意,怎麼小心,肯定得犯病。犯起病來啊,不停地咳嗽,不停地吐痰,伴隨胸悶、噁心、乏力、吃不下飯。那個痰盂兒,不一會就滿了。

上班兒那會兒就這樣。現在退休在家了,更嚴重了。

陽氣少了,痰就多了!三味藥,行陽氣除寒濕,實實在在的小方子

我看了一下他,發現舌苔白膩,脈象滑,整個人佝僂着背,似乎直不起腰來。

聽他這麼一説,我倒是想起來了。前些年到收發室,我總能看見他身着棉襖,軟綿綿坐在椅子上,似乎懶得動。路過收發室的時候,裏面也總是傳出咳喘之聲。有時候,同事們還開玩笑説,你聽,老郭頭(他姓郭)又在裏頭鬧騰上了。

當時我跟他説,你這個情況可能是寒痰阻肺。我給你出個主意,你回家試一試。方見——

乾薑3克,茯苓9克,桂枝3克,粳米100克,紅糖適量。乾薑、茯苓、桂枝三味藥一起煎煮取藥汁。拿這個藥汁和粳米一起來煮粥,最後少加點紅糖調味,每日一劑,分2次服用。一定要温熱服。

我説,這裏頭藥比較輕,量很少,你自己可以先試着用。

結果,老爺子不久給我打來電話,説確實有效,咳嗽減輕,關鍵是痰少了。胸悶之感也有所緩解。

我説,行了,這就是陽氣慢慢升起來了,痰就少了。

其實,這其中的道理很簡單。你看,他脈象滑,舌苔白膩,這顯然是有痰濕藴於體內啊。平時畏寒怕冷,秋冬季節犯病,説明體內有寒邪。於是,就有了一個寒痰阻肺的局面。由於寒痰阻肺,肺氣不利,所以當外感寒邪的時候,就咳嗽多痰。痰濕之邪,儲於肺,但生於脾。所以患者脾胃之氣失常,出現噁心、食慾不振、胸腹發悶等症狀。脾生氣,肺行氣。如今脾肺為寒濕所阻,故而氣虛不行,於是全身倦怠。

陽氣少了,痰就多了!三味藥,行陽氣除寒濕,實實在在的小方子

其實所有這些,都有一個基本因素,這就是脾陽不足。

朋友們,你記住,陽氣少了,你的痰濕就多了。因為陽氣和痰濕,永遠是矛盾的一對兒。這就好比太陽出來,水濕會被蒸發,太陽落山,陰濕就會聚集一樣。脾陽不足的人,不但容易讓體內聚生痰濕,而且運化痰濕的功能特別弱。比方説上頭這老爺子,平時乏力、畏寒、倦怠、食慾不振,佝僂着腰直不起來。這顯然是脾陽不足。脾陽不足的人,寒濕叢生,你的消化,你的呼吸系統,都不會太好。

這個時候怎麼辦啊?很簡單,就是把脾陽升起來,把痰濕化出去。

我上面所説的乾薑、茯苓、桂枝三味藥,我個人感覺,就是温陽除寒濕的好辦法。其中的桂枝,可以温扶脾陽來化濕行水,還能温腎陽來助氣化。同時,它還上入心肺,對化散上焦寒濕之氣有益。其中的乾薑,入脾肺二經,既能温脾陽化脾濕,還能温肺散寒化飲。茯苓這個藥,專利水濕。它們搭配起來,既可以温補散寒,又可以化濕利水,可以説標本兼治。

眼下啊,天氣一天比一天涼了。受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證屬寒痰藴肺的人,恐怕又要多起來了。有些人,從來沒確診過呼吸系統疾病,但是平時在天涼的時候容易咳嗽、咳聲無力,伴隨氣短、痰多、色白、質地清稀、神疲懶言、面色白、畏風自汗、容易感冒等等現象。這些,我認為都可以用乾薑、茯苓、桂枝煎煮取藥汁熬粥的辦法改善。

陽氣少了,痰就多了!三味藥,行陽氣除寒濕,實實在在的小方子

當然,陰虛有熱、證屬痰熱藴肺的人,不能用。比如説痰黃稠,舌紅,苔黃膩,或者痰黏難咳,帶着血絲,這個時候萬萬不能用乾薑和桂枝。

最後,我還是那句話——中國的老百姓渴望得到健康,渴望有人告訴他們,如何用簡單的辦法來改善軀體不適。這就意味着,大家需要更多、更嚴謹的科普。在這方面,我,文君然,願意多做一些事情。

陽氣少了,痰就多了!三味藥,行陽氣除寒濕,實實在在的小方子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62 字。

轉載請註明: 陽氣少了,痰就多了!三味藥,行陽氣除寒濕,實實在在的小方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