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嘔吐不止,原來是肚子里長了個小“橄欖”!
近日,我院新生兒科
一個早產的寶寶
出現了嘔吐不止的情況
經過檢查後發現
原來是寶貝的肚子里長了個小“橄欖”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
這到底是什麼吧!
一個多月前,小圓圓(化名)因早產住進我院新生兒科。經過醫護人員4周左右的精心護理,小圓圓從2.0kg長到了2.6kg。可有一天,小圓圓突然出現了吃奶後嘔吐。一開始,只是偶有嘔吐,後來發展到每次吃奶後都會嘔吐。
兒科副主任(主持)、新生兒科主任王楸當機立斷給小圓圓做了B超,提示為“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經疝與腹壁外科小兒外科方向邵歡義主治醫師會診,查體發現右上腹有一個“橄欖”樣的腫塊,結合B超檢查,建議手術治療。
考慮到小圓圓糾正胎齡才36周,體重僅2.7kg,麻醉風險和手術風險都較大,在請麻醉科張學政副主任醫師會診後,綜合評估後決定予插管全麻。在全麻後,邵歡義給小圓圓做了幽門環肌切開術,麻醉及手術過程非常順利。術後1天,小圓圓就順利喝上了奶,也沒有再嘔吐了。一週後,小圓圓體重長到了3.1kg,出院回到了媽媽的懷抱。
什麼是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
在介紹這個疾病前,我們先來認識一下胃的解剖結構。胃是人體的消化器官,上接食管,下接小腸,胃跟食管連接的部位叫賁門,胃跟小腸連接的部位叫幽門。
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的主要病理改變就是幽門環肌纖維異常增生、肥厚,整個幽門呈橄欖狀腫塊,質地堅硬,表面光滑。幽門環肌增厚,會導致幽門管內徑變細,甚至堵住。簡單來説,就像是一根橡膠水管,如果管壁增厚了,水管就堵住了。
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多發生在足月的新生兒,早產兒較少見。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佔消化道畸形的第三位,男性患兒居多。
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有什麼表現?
據邵歡義介紹,寶寶嘔吐是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早期出現的主要症狀。雖然在出生時,幽門狹窄就已存在,但由於肌層肥厚的個體差異,每個寶寶出現嘔吐的時間不一樣。大多數寶寶在出生後2-3周 出現嘔吐 ,也有極少數在出生後3-4天就出現嘔吐,或直到3-4個月才出現嘔吐。
患病寶寶的嘔吐是典型有規律的進行性加重,從一開始的溢奶到噴射性嘔吐,從每天一兩次嘔吐到每次餵奶都出現嘔吐,嘔吐物為奶汁不含膽汁。寶寶嘔吐後,又會有很強的求食慾,時刻有覓食反射,但是吃奶後,又會再次出現嘔吐。長期嘔吐,會造成寶寶營養不良、消瘦,代謝紊亂,甚至危及生命!
患病的寶寶身上還會出現一個特別的體徵,因為胃腸道比較柔軟,增厚的幽門環肌質地堅硬,所以在右上腹肋緣下可以摸到“橄欖”樣的幽門腫塊。當然,這需要專業的醫師才能觸摸到,寶爸寶媽們自己一般摸不出來。B超因其方便快捷、檢查較精準且無創無輻射,現已成為首選的輔助檢查。
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該怎麼治療?
由於本病起初症狀可能只是溢奶或輕度的進食後吐奶,寶爸寶媽可能不會引起重視,以為只是常見現象而採取保守治療。甚至在診斷明確後,仍寄希望於內科保守治療可以解決症狀,這樣都是不可取的。
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一經明確診斷,應儘早施行手術治療。目前,幽門環肌切開術是它的標準手術方式,效果佳,術後恢復快,術後6個小時就可以喝水,沒有嘔吐就可以給奶餵養了。
新生寶寶出現溢奶為常見現象,但出現反覆餵奶後嘔吐就應該引起重視。如明確為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應儘早手術治療!
作者簡介
邵歡義,疝與腹壁外科小兒外科方向主治醫師、外科學碩士,已發表國內外學術論文數篇,曾赴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進修學習。擅長小兒外科常見疾病的診治,如小兒疝氣、鞘膜積液、包莖、隱匿性陰莖、隱睾、體表腫塊等,尤其擅長小兒疝氣、鞘膜積液的微創治療等。
預約門診
點擊下圖,直接查看
▼
“癌易感家族”真的存在嗎?癌症的遺傳性到底有多強?看完這篇就明白了!
眼睛不舒服,趕緊買瓶眼藥水來滴?一醫眼科提醒:有些網紅眼藥水千萬別亂用!
來源:疝與腹壁外科
文字:邵歡義
審核:陳吉彩、黃麗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