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明日小暑|最養生不過“小暑”天

由 嶽洪秀 發佈於 健康

【來源:咸陽文旅】

xiao shu

小暑的由來

2022年7月7日就是小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夏天的第五個節氣,表示季夏時節的正式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每年7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為小暑。“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古人認為小暑期間,還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故稱為小暑。也有節氣歌謠曰:“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指出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已經到來,但還未達到極熱的程度。

小暑和伏天的關係

小暑並不是頭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代表夏季進入了悶熱的時期,但此時還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炎熱的時候,而入伏才進入到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所以小暑與三伏天之間,並沒有什麼特別的關係。

與小暑有關的文物

在古代,人們沒有空調也沒有冰箱的情況下是如何度過炎熱的小暑呢?那就不得不提到我們咸陽博物院裏的一件文物:秦咸陽一號宮殿遺址發現數處冷藏窖,窖底盆置於10-18米深的豎井底部,用來儲藏食物,防止食物變質和腐爛。豎井壁上鑿有左右腳窩,供人上下。

陶窖底盆——咸陽博物院藏

小暑習俗

在小暑時節,各地還流傳着不少習俗,尤其是在農曆六月初六這天。農曆六月初六有很多節名,如“姑姑節”,此時正值農閒季節,農村婦女得閒要回孃家看父母;如“翻經節”,據説始於唐朝,寺院藏經在這一天要翻檢曝曬;如“曬衣節”,人們在這天要把衣服(書籍)拿出來晾曬,謂之“曬龍袍”,據説此日晾曬後,可以避免被蟲蛀;還有“天貺(kuàng)節”,“貺”的意思是賜贈,即天賜之節。

小暑美食

1.吃三寶

民間素有“消暑吃三寶”的習俗,這裏的三寶的是黃鱔、蜜汁藕和綠豆芽。之所以會選擇這3種食物稱為“三寶”,是因為它們都正當時,好吃又有營養。其中黃鱔在小暑前後一個月最為滋補味美;而蓮藕更是夏季補養脾胃的好食材;綠豆芽也是夏季清熱解毒、瘦身通便的佳品。

2.食新糧

民間有小暑“食新”的習俗,就是在小暑時節嘗新米,人們將新割的稻穀碾成米後,做好飯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懇請保佑風調雨順。並將新打的米磨成粉,製成各種美食,與鄰居鄉親分享來吃,表達對豐收的祈願。城市裏的人則一般買少量新米與老米,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一起煮着吃。

3.吃餃子

俗話説“熱在三伏”,小暑之後就會進入三伏天。入伏之時,剛好是我國小麥生產區麥收不足一個月的時候,家家麥滿倉。而到了伏天人們精神委頓,食慾不佳,餃子是傳統食品中開胃解饞的佳品,所以人們用新磨的麪粉包餃子,就有了“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説法。

4. 吃 面 條

小暑時節,也正值三伏天,麪條自然是不能少的。伏天最適合吃過水麪和炒麪了。過水麪,就是將麪條煮熟用涼水過出,拌上蒜泥,澆上滷汁,不僅味道鮮美,而且可以“敗心火”。

文稿 :

製作 :彭卓君

審核 :謝軍美

來源:咸陽博物院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