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10歲的男孩睡覺前還需要喝牛奶。如果他因不當行為而叫醒母親,母愛應該有限度
文|小魚奶爸小編,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嬰幼兒時期,寶寶們都會對媽媽產生巨大依賴。這一方面來自於血脈相連,另一方面則來自於母乳餵養以及生活上的照顧。
不過,孩子成長的過程,本質上就是一個漸漸遠離父母的過程。無論媽媽與孩子多麼親密,也必須經歷分離。
第一次分離通常是孩子一歲以後斷奶,這不僅是對孩子獨立能力的考驗,對媽媽來説更是一種考驗。
合格的媽媽都會懂得及時放手,否則反而會害了孩子。
10歲男孩睡前習慣喝奶,媽媽半夜被抱醒
陳女士結婚比較晚,身體素質也不是很好,後來做了兩次試管嬰兒才成功生下孩子。對這個遲來的孩子,她灌溉了自己所有的愛。
孩子一歲多斷奶的時候,陳女士總是忍不住心軟,沒有抓住機會。後來聽別人説孩子吃奶的時間長更有安全感,於是便抱着順其自然的態度,不再執意給孩子斷奶。
不過孩子的年紀越大,斷奶就越困難。儘管奶水已經完全沒有營養了,陳女士後來也嘗試着斷過幾次,可都沒有成功,這一拖就拖到了孩子10歲。
每天晚上睡覺之前,孩子仍要習慣性地喝奶,才能在媽媽的安撫之下睡着。
讓陳女士意識到問題嚴重性的是那天半夜,她原本已經睡着了,突然感覺兒子從後面一把緊緊地抱住了她,身上還出了很多汗。
被抱醒後,陳女士心中大驚,堅定了和孩子分房睡的決心。但事實上,這時的孩子很明顯有早熟跡象,分牀睡斷奶顯然為時已晚。
這種無隱私的母愛有多可怕呢?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價值觀以及性別意識,很容易養出“媽寶男”。
母愛也應該有界限,這幾點媽媽要注意
1)及時斷奶
大部分情況下,孩子一週歲之後就應該嘗試着斷奶了。
一來,此時的奶水已經不夠滿足孩子全部的營養需求了;二來,也應該初步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了。
儘管斷奶對媽媽和寶寶來説,都是一個難熬的過程,但只要堅持住這幾天,後續就不會有什麼問題了,千萬不能心軟。
最忌已經堅持了一段時間又中途放棄,猶豫不決,反反覆覆,是對寶寶最大的傷害。
第一次斷奶沒成功,第二次就難上加難了,媽媽們一定要顧全大局才是。
2)及時分牀
孩子從3歲開始萌發性別意識,此時就要為後續的分牀睡打基礎。
一般情況下,孩子4歲左右就可以分牀了,起初分牀不分房,而後循序漸進到分房睡。
3)及時培養隱私意識
所謂兒大避母、女大避父,為了讓孩子形成隱私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並懂得日後如何與異性保持健康距離,異性父母一定要在孩子三歲之後避嫌。
比如不當着孩子的面換衣服,給孩子洗澡的任務轉由同性父母進行,並且要明確告訴孩子,身體的哪些隱私部位不能讓別人看和觸碰。
如果沒有及時培養,就很可能讓孩子在複雜的社會中陷入危險。
雖説父母與孩子之間血脈相連,不會有齷齪的想法,但一切都是為了孩子的心理和身體能夠得到健全的發展。
成長本身就是一個由依賴到獨立的過程,什麼年紀就該做什麼事。
如果不及時斷奶,及時分開牀位,不注意培養孩子的隱私意識,就會使他們的性別意識模糊,或者過於依賴,很難獨立。家長應該更加關注自己對孩子的社會生活一無所知,甚至讓孩子犯罪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