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一種埋土裏的野果,過去2毛一碗搶着吃,如今卻要50元一斤
隨着歲數的增大,筆者也時常會懷念童年的時光,雖然那個時候的農村生活條件很不好,但是那個時候卻有着很多現在沒有的樂趣,就比方説小時候那會還沒有空調,夏季為了解暑,就會和村裏的小夥伴一起去田裏或者小溪邊,一起摸蝦子、摸魚、摸螃蟹。
除了這些以外,在暑假的時候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和父母一起去山裏摘野果吃,可以説這也是很多農村長大的人,童年時最喜歡做的一件事。下面筆者就給大家分享農村裏一種埋土裏的野果,兒時特別喜歡去挖,過去的時候2毛一碗,但是如今卻要50元一斤,且稀罕少見。
很多朋友很好奇,野果會埋土裏嗎?其實這種野果既是野果又不是野果,因為它是一種野草的根,但是其名字和水果名字差不多,吃起來的味道也和水果差不多,故而筆者一直認為它就是野果,這種奇特的野果就是“綿棗”。
在過去(至少30多年前)的時候,每年3月到月的時候,在農村的山坡上就會生長出大片的綿棗來,它生長在地面上的草體部分長得非常像韭菜,很好認出來,而它埋在土裏的根就是我們要找的綿棗,不過那時候農民朋友更喜歡稱它為“地棗”或是“粘棗”。
這綿棗草體雖然長得像韭菜,但是對於農民朋友來説沒有多大用處,就是雜草,但是它埋在土裏的野果(即綿棗的根,後面均用綿棗代替綿棗的根)卻是那時候許多農民朋友及農村娃喜歡的野味。
那麼這綿棗是什麼樣的味道呢?為何農民朋友和農村娃會喜歡呢?
綿棗看起來如同大蒜的蒜瓣一樣,但是吃起來卻不像大蒜那麼辛辣,反而如棗一般甜,並且又面又粘,想當的好吃。
筆者記得小的時候,每年3月到5月的時候,村裏的許多老一輩的農民朋友,就會揹着大框小框的上山,去尋找這綿棗,然後將它的根挖出來,然後去掉泥土洗乾淨,接着拿它蒸煮,經過多次蒸煮之後,就會熬出“糖漿”出來,這綿棗熬出來的糖漿不僅甜味沁人心脾,如果再加點紅糖,則更甜美,而且還具有補養身體的價值。
在那個時候就有很多老一輩的農民朋友,會把熬好的綿棗糖漿用桶裝着,然後挑着擔着,走街串巷的去賣,那時候這綿棗糖漿就2毛一碗,基本上還沒走出幾個巷子,就被搶着吃完了。
而綿棗不僅好吃,同時還對牙疼、筋骨疼、腰腿疼等有着不錯的食療價值,所以在那個時候綿棗可是很受歡迎的,基本是上3月在山坡上生長出來,還沒到8月,差不多4月底就被挖完了,想吃的話只能等第二年了。
不過如今隨着農村生活越來越好,已經很少看到有人會去山裏挖綿棗這種“野果”了,至少在筆者家鄉這邊是如此。上午的筆者還在網上查了一下,發現在網上有賣綿棗的,不過那價格真是貴,要50多元一斤,可謂是稀罕貨啊。
讀者朋友們,你小時候吃過綿棗嗎?你們那裏現在還有會去山裏挖綿棗嗎?歡迎留言交流,説説你的看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