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寶園》,一羣智慧媽媽陪着寶長大,沒有華麗的句子,和你分享生活中育兒的故事!歡迎大家加入《媽媽育兒圈》一起探討!當媽那些事兒
當孩子問你要錢時,怎麼做才不會傷害孩子?父母必看!
不少家長,在彼此攀談過程中,都會發現一個現象:在孩子3-6歲階段時,開始會三天兩頭,用各種理由向爸爸/媽媽要錢。
給,還是不給呢?這個問題,幾乎是所有家長正在思考的,且值得思考的。之所以,如此糾結、慎重,主要是家長們都有着各種各樣的顧慮。
如果給,順從了孩子的心意,又怕孩子以後花錢大手大腳的;但不給,孩子無理取鬧,倒是小事,轉移下注意力就好了,可又擔心孩子長期被“窮養”,心裏會自卑。
如何把控好這一尺度,成為了家長們頭疼的問題之一。
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孩子要錢”這件事。
為什麼孩子會要錢?
1. 自我意識的覺醒
2歲左右,孩子的自我意識初步覺醒,他們開始懂得區分你的,我的,並堅決制止別人碰觸自己的東西。
很多家長都會為此覺得“孩子小氣。”其實並非如此,只不過是物權意識萌發。
同樣對於金錢的概念,也是如此。孩子看到父母都有屬於自己的錢財,也會想着擁有,並像父母那樣隨意支配,購買自己想要的東西。
2. 有想要的東西
很多家長會納悶,明明孩子需要的東西,自己從來沒有短缺過,但為什麼孩子依舊會找自己要錢?
當孩子想要玩具、零食時,得不到滿足時,家長總以“家裏都有”來拒絕孩子的要求,孩子就會希望能擁有自己的“小金庫”,就能隨時隨地滿足自己的願望。
孩子要錢時,父母一定不能這麼做
1. 父母掙錢不容易
有些父母為了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經常喜歡向孩子訴苦、抱怨自己的打工掙錢有多不容易。這樣做的後果是,讓孩子內心充滿愧疚感,覺得自己的到來,拖累了父母。
孩子不敢向父母提要求,不敢找父母要錢,覺得自己一旦有需求,哪怕再小,對父母而言都是種負擔。長久生活在父母的抱怨中的孩子,也更容易讓孩子產生心理問題,甚至做出觸犯法律的事,如偷竊行為。
2.小孩子花什麼錢
面對孩子要錢,不少父母的下意識反應是“小孩子要什麼錢。”他們認為,孩子在自己身邊,正餐、零食、玩具樣樣不缺,給孩子錢都沒用處。
要知道,孩子也有自己的社交圈。同學、朋友生日、野外郊遊都需要買禮物。一旦父母總對孩子説這話,會令孩子自卑,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3.我沒有錢
有的父母信奉“窮養”,有的父母把錢看得太重,這兩者都一樣不願意給孩子錢花,於是選擇對孩子“哭窮”,以至於孩子長大成人後,也變得特別小氣。
他們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誤以為自己家裏很窮,不願意對他人付出,也得不到他人的喜歡,無法取得大的成就。
窮養,對孩子成長有何危害?
1. 丟失大方得體
父母長期向孩子灌輸“家裏窮”的思想,孩子會變得更自卑,性格內向、膽小,甚至覺得自己不如他人,而不敢結交朋友。
在外人面前,不敢展露自己,哪怕是自己的優勢,因為他們發自內心覺得自己不如他人,不配得到更好的生活。以至於,他們只有將自己關在房間裏,才能覺得放鬆。
所以,如果父母一味學別人窮養孩子,而把握不好尺度,只會讓孩子喪失大方得體。
2.丟失了格局
都説:“窮人更窮,富人更富。”主要在於格局。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有些父母會為節省2塊錢,而要求孩子走路2小時到達目的地,而有些父母也會花費20塊,只為了讓孩子省下這2小時時間做更多的事。
格局的不同,決定了孩子的眼界。是斤斤計較於小事,還是肯下血本,長遠投資自己。
3. 丟失了氣質
一個人的言行舉止,透露出的是他的出身。有些人一看就很有氣質、教養,而有些孩子卻讓人覺得粗俗主要在於家庭環境及教養方式。
窮養方式,教育出來的孩子,他們更多的是追求物慾的滿足,省得投入更多的時間、財力和精力,去追求更高層次的東西。
孩子要錢時,父母如何做,最好?
1. 不過分溺愛孩子
當孩子提出要求時,父母不要一味滿足他們,先聽清他們的需求,再根據實際情況,判斷是否真的需要購買。
如果拒絕後,孩子哭鬧,父母千萬不要暴力壓制,也不要主觀去批評孩子。一方面,處於情緒中的孩子,根本不會去聽你説的道理;一方面,父母要學着尊重孩子,給予足夠的耐心引導孩子,為什麼不買這類東西。
2. 不過度傳遞沉重的信息
孩子喜歡一個東西,一般不會去看它的價格。所以,當孩子要求你買的時候,父母不要一味強調貴,更不要在買回家時,一直唸叨孩子,玩具很貴,不要弄壞。因為孩子一旦接受到這樣負面的信息時,首先可能會對金錢,產生畏懼;其次,孩子會有負疚感,以後不再敢向父母提要求,並最終丟棄了新玩具,失去了擁有後單純的快樂。
3. 坦誠告訴孩子現狀
對於經濟條件有限的家庭,父母避免一味哭窮,或責罵孩子亂花錢,買沒用的東西。
不妨以平和的語氣,告訴孩子:“家裏預算有限,如果買了這個玩具,我們就沒辦法買其他東西了。”“寶寶可以等下個月,預算充足了,我們再買好嗎?”
這樣,既能有效避免向孩子哭窮,又能讓孩子意識到,錢是有限的,所以要合理開支。
4.尋找替代品
當孩子非常想要一樣東西時,而你又覺得不適合他,或者無法滿足,不要粗暴拒絕孩子。試着想下,如果是我們自己看中一條漂亮裙子,又買不到,是怎麼樣的心情。
不妨找一個孩子喜歡,自己又有能力支付得起的替代品,來轉移孩子注意力,讓孩子從中獲得快樂。
5. 培養孩子正確的理財觀
a. 培養孩子對金錢的概念
先教孩子學會辨識紙幣,100、50、20等各種紙幣的顏色,以及購買力。比如,1塊錢能買兩根棒棒糖,或一支鉛筆。
b. 通過勞動獲取零花錢
不把苦、累掛在嘴上,但可以讓孩子通過參與勞動,換取零花錢。在此過程中,家長可以告訴孩子“錢,是爸爸媽媽辛苦勞動,賺來的,誰都不可以不勞而獲。”並給孩子制定任務,以及對應的零花錢。比如,自己收拾玩具等物品,能獲得1元;自己吃飯、穿衣,能獲得的2元等等,具體情況,家長可根據自家孩子的特點來制定規則。
這樣不僅能幫助孩子養成正確的金錢觀,更能讓孩子養成自律的好習慣。
c.與孩子協商零花錢用途
為了培養孩子的理財觀,很多家長在給完孩子零花錢後,直接不管不問,孩子零花錢花在哪裏,買了什麼。以為這是最大的尊重。
其實不然。在孩子未形成自我的理財觀時,家長應積極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理財觀。比如,零花錢可以用來買什麼玩具,買什麼零食,應如何合理規劃零花錢的用途。
當家裏有同樣的性能的玩具,而孩子依舊想買不同款式的玩具。家長可以告知他,這會導致後面買不到其他好玩的玩具。如果孩子依舊堅持,並覺得是值得的,那麼家長就不要過多幹預。
d.給孩子理財的機會
父母可以定期給孩子零花錢,不要覺得孩子還小不需要花錢,或者會亂花錢。要知道定期給孩子零花錢,既能培養孩子金錢觀,又能鍛鍊孩子理財能力。
家長可以每週給孩子一點零花錢,10-20元不等,當然這個零花錢的多少,可以視家庭情況而定。
如果孩子一週不到,錢就花光,無論孩子怎麼哭鬧,父母一定不要妥協,再給孩子零花錢。這樣才能讓孩子知道,零花錢是有限的,一定要做好規劃,才能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否則一味大手大腳開銷,最後只能買不到自己的心儀之物。
久而久之,孩子對金錢有概念,花錢也會更有規劃。不會再看到什麼想要的,就買什麼,而是會觀望、會衡量物品的價值。
e.培養孩子記賬好習慣
當孩子拿到第一筆零花錢時,為了知曉錢的用途,有些父母會天天追問孩子錢都花去哪裏了。其實,最好的辦法是每天記賬。這樣父母也省心,又能清楚知道錢花在何處。
6. 帶孩子體驗購買的成就感
日常帶孩子去逛超市,家長可以把錢給孩子,讓孩子去結賬,體驗一把自己購物的樂趣。
有時孩子想要零花錢,不過是為了像大人般,手握財政大權,買自己想要的東西,當過足癮,孩子對金錢的渴望也沒那麼強烈。
這個過程,也能鍛鍊孩子的口算能力,要知道實踐得來的知識,更讓人印象深刻。
從小為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金錢觀,比起“哭窮”、“窮養”的教育觀念,更能讓孩子受益。
零花錢,無論多、少,都比一味粗暴拒絕,更能讓孩子接受。否則長期被拒絕的孩子,會變得更易反抗,最終出現偷錢等極端行為。
不要主觀認為,孩子小不需要錢,沒有金錢觀念,會亂花錢;也不要一味寵溺孩子,要什麼給什麼。兩種極端情況下,成長起來的孩子,要麼自卑,認為自己不知道好的生活,要麼不懂感恩,不會體諒父母的辛苦,成為所謂的“白眼狼”。
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為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奠定好基礎。孩子懂得了錢來之不易後,更懂得如何把錢花在刀刃上,也明白只有通過努力,才能獲得更好的生活。
互動話題:當你的孩子向你要零花錢時,你是怎麼做的?歡迎留言交流~
本文中的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歡迎分享收藏!謝絕抄襲!
本文章《媽寶園》原創,歡迎關注或者點贊點評轉發文章。歡迎大家一起在下方多多留言交流育兒經驗!
【我正在趣友圈裏與趣友們互動,在搜索框內搜索趣友圈,找到我管理的“媽媽育兒圈”,加入後就能看到更多專業的育兒知識。您還可以把你喜歡的內容轉發到圈子裏,和更多的趣友門一起分享交流,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呢,快來加入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