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會吃豆勝過會吃肉,吃豆的好處不止這4種

由 顓孫佳悦 發佈於 健康

會吃豆好處多

1. 吃豆補充蛋白質

常説“會吃豆勝過會吃肉”。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大豆中蛋白質含量約為22%~37%,必需氨基酸的組成和比例與動物蛋白相似,而且富含穀類蛋白質缺乏的賴氨酸,是與穀類蛋白質互補的天然理想食品。①

2. 降低高血壓發生風險

《心臟病學》發表的一篇綜述指出,國人特定的飲食習慣或能為降低高血壓發生風險帶來益處。比如,我們通常在飲食中習慣吃大量大豆。2020年一項研究顯示,每天攝入≥125克豆製品的人與每天攝入<125克的人相比,高血壓的發生風險降低了27%。②③

3. 緩解更年期不適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黃埔醫院治未病中心主治中醫師葉萍萍2022年接受羊城晚報採訪時指出,豆漿含的異黃酮,其結構比較接近雌激素,也可以結合雌激素受體,發揮雌激素樣作用。在更年期時,女性適當地飲用豆漿,或有助於緩解更年期的各種不適。④

4. 吃豆可以補鉀和鈣

豆類是含鉀“大户”。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營養科副主任醫師趙綺華2017年在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指出,黃豆、黑豆、綠豆、紅豆等,每100克含鉀高達800毫克以上;每100克香蕉的含鉀量為749毫克。⑤

此外,北京學生營養餐協會營養專家葛冬霞2020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吃豆製品也有一定的補鈣效果,不過不同的豆製品不一樣。比如,北豆腐、南豆腐、內酯豆腐、豆腐腦中,北豆腐鈣含量最高。⑥

圖自健康時報⑧

注意!這4類“豆腐”不含“豆”

有些食品雖然叫豆腐,但大豆含量很少,甚至不含豆。中國營養學會原秘書長翟鳳英2018年在江蘇衞視“萬家燈火”節目中分享介紹:

1. 杏仁豆腐:杏仁、糖、鮮奶

杏仁豆腐雖然有豆腐的口感,但主要由杏仁、糖、鮮奶或者是奶精做成,沒有一點黃豆,而且糖分較高。

2. 日本豆腐:雞蛋、水、鹽

日本豆腐口感潤滑,但看配料表,其實是由雞蛋、水和鹽構成,也完全不含黃豆。因為含鹽量高,高血壓人羣應少吃。

3. 魚豆腐:魚漿、澱粉、糖、鹽、油

魚豆腐雖然叫豆腐,其實成分是以魚漿為主,配料是澱粉、糖、鹽、油,而黃豆卻只佔很少的一點。

毛圓圓/攝

4. 千葉豆腐:大豆分離蛋白、油、鹽

這種“豆腐”主要配料是大豆分離蛋白,這種蛋白在分離的過程中脂肪磷脂等生物活性的成分都被洗脱掉了,有些商家為了口感會添加不少的油和鹽。⑦

吃豆這4個錯誤別犯!

1. 豆製品吃得越多越好嗎?錯!

在量上,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每天吃大豆25克(生重)及以上,相當於72克北豆腐、140克南豆腐、365毫升豆漿、175克內酯豆腐、55克豆腐乾或者40克豆腐絲。①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圖

因為蛋白在代謝過程中產生的代謝產物要通過腎臟進行排泄,如果過多攝入豆製品,會加重腎臟負擔。⑥

2. 痛風患者不能吃豆製品?錯!

根據中國食物成分表數據,大豆中黃豆總嘌呤含量為218毫克/100克,但加工為豆漿後總嘌呤含量在8~63毫克/100克之間,屬於極低嘌呤組或低嘌呤組。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臨牀營養科李迪2020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在豆製品加工、製作、烹飪過程中,相當一部分嘌呤溶於水流失掉了。吃同樣量的食物,吃豆製品比直接吃黃豆攝入的嘌呤少很多。⑥

3. 吃豆製品會導致孩子性早熟?錯!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營養科主任唐維兵2020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大豆的確含有植物雌激素,比如大豆異黃酮。植物雌激素對人體的作用非常微弱,適量攝入豆製品不會引起性早熟。⑥

4. 豆製品吃多了會導致乳腺癌?錯!

華中科大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營養科吳豔2017年在健康時報刊文介紹,正常食用豆製品不會導致體內雌激素水平過高,更無需擔心導致乳腺癌等。2009年發表在《美國臨牀營養學》上一篇針對七萬多名中國女性的研究發現,從青春期就開始攝入較多豆製品的人,絕經前患乳腺癌的風險比攝入較少的人降低約40%。⑨

本文綜合自:

① 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② MWang, JG., Zhang, W., Li, Y. et al. Hypertension in China: epidemiology and treatment initiatives. Nat Rev Cardiol (2023).

③ 2023-02-20 醫學新視點《中國高血壓最新數據!瑞金醫院重磅綜述:吃豆製品、喝茶、吃辣能降血壓嗎?》

④ 2023-03-07 羊城晚報《中年女性每天可飲用豆漿》

⑤ 2017-04-07 健康時報《豆類是含鉀大户》

⑥ 2020-10-27 健康時報《吃豆不輸吃肉》

⑦ 2018-03-11 約見名醫《一定要看清!這些“豆腐”,其實和豆製品沒有半毛錢關係!》

⑧ 2014-10-23 健康時報《四種豆製品不宜多吃》

⑨ 2017-02-03 健康時報《別錯怪了豆製品》

編輯:任 璇

審稿:楊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