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合作已變得越來越重要,交際能力已成為當今社會人們生存中不可缺少的一項技能。由於這個原因,人們對原本沒有好壞之分的性格開始有了好壞的判斷。作為一種性格特徵,內向常與不好交際、膽怯等負面特質相聯繫,從而形成人們內心普遍的固有偏見。
常言道三歲看八十,所以身邊的許多家長對孩子早期的表現特別敏感,看到孩子怕人的動作,便以為孩子是內向膽小的,擔心將來人際交往會有許多困難,進而深感焦慮。
事實上,我們的父母可不必這麼敏感,一方面是因為,五歲以下兒童的認知發展還沒有完善,不管是什麼樣性格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會表現出害怕,這是人社會化和能力成長過程中必然要經歷的一個階段,屬於正常現象。
而另一方面,即使孩子果真屬於內向型性格,也不需要擔心,只要父母能給予他們適當的引導,給予他們足夠的關心和支持,孩子就能融入集體,成為交際能手,從容自信地走上自己的人生之路。
儘管説孩子害怕見到陌生人,甚至不願意去學校並不可怕,但父母對這件事的態度、引導方式就顯得尤為重要。
由於兒童要想改變現狀,就必須與同伴進行充分的交流,從而達到這一點,而這一過程同樣需要家長的積極參與。父母具體該如何扮演好導師的角色,幫助孩子更快地渡過膽小怕生的階段?
一是不要勉強孩子,要循序漸進。
每一個孩子都有不同的遺傳和成長環境,客觀上存在個體差異,父母只有注意觀察,看到這種個體差異,給出個性化的解決方案,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我的房子裏有一個小男孩琪琪,今年剛剛上了幼兒園,最近讓媽媽很難過。母親表示,由於琪琪身體較弱,從小就很少帶他出去,今年秋天孩子已經四歲了,和丈夫一商量,覺得是時候去幼兒園了,再拖下去可能會影響上小學。
開課的第一天,琪琪哭着不願進校園,原以為過了一段時間就會適應,沒想到情況卻越來越嚴重,最終竟躲到牀下不出來,讓媽媽急得要命。
小時候由於身體原因,很少有機會與同齡孩子交往,現在突然被送進幼兒園,面對幾十個孩子,琪琪當然會產生緊張的情緒,再加上老師太嚴厲,對每個孩子都太嚴格,琪琪受到的批評太多,自然會害怕上學。
我建議琪琪媽媽儘量寬大些,孩子本身沒有什麼大問題,只是需要循序漸進的引導,可以先請一兩個同齡的孩子到家裏做客,讓琪琪先與小規模的同齡人接觸,等掌握了一定的經驗,再試着融入大集體,就會容易多了。
所以,邀請同年齡的孩子回家玩,如何引導他們更多的互動呢?
要知道這其中的訣竅,就是合理控制玩具的種類和數量。我建議琪琪媽媽準備的玩具比孩子的數量稍多一些,不要為了表現熱情大方而拿出過多的玩具,因為一旦孩子可能會各玩各的,彼此之間的溝通就少了,另外玩具也儘量選擇同類型的,比如同是車或同是玩偶,這樣有利於孩子在故事裏扮演不同的角色,從而更能產生互動和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在實際的交往過程中,還可能發生孩子玩不到一起的情況,這時父母要懂得取長補短,取長補短,只有選擇能夠很好地溝通的夥伴,才更有利於孩子迅速積累經驗,樹立自信。
除邀請其他孩子在家玩外,嘗試主動和其他人一起玩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這時父母應該學會推搡他。
例如帶孩子去社區廣場或遊樂場,總會遇到很多一起做遊戲的小朋友,我們可以先觀察身邊的人,看看其他人在玩什麼,然後找一個適當的理由讓孩子加入進來。
就像其他人在玩開火車的遊戲,父母可以對孩子説:“看!還有另一個新乘客.”只要是能讓孩子輕鬆參與的遊戲,一般也會被接受,當然這需要父母具備一定的隨機應變的能力。
父母還應多觀察孩子的交往過程,給予適當的指導和建議。
例如,教孩子如何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要求,如何處理與小夥伴之間的分歧等,教孩子一些解決各種問題的方法,同時也要注意不要過於張揚,給孩子足夠的自主決策的空間。
有些人説,孩子的成長是一次冒險的旅程,自然不會一帆風順,總有一些困難需要等待去克服。所以,請家長先放下不切實際的高估要求,大步前進,孩子的生命,需要自己一步步摸索,而父母所能做的,就是在他們的背後,堅定地支持他們。
在任何時候,父母都不能先打亂自己的分寸,當我們讓孩子感受期待的目光,對他充滿希望,相信他會變得更好時,這是我們對孩子最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