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師體罰學生的消息頻頻出現,真假之間,讓我們又一次看到暴力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到底是多麼地驚人。
讓人失望的是,雖然很多父母看到這樣的消息都義憤填膺,覺得對方做的不對,但是看看生活中的自己,好像就沒有那麼不理解了。一言不合就打孩子的父母,是時候反省自己了。
此前,一個視頻曝光了一位媽媽在陪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對孩子暴打的事情。
這位媽媽本來是陪伴孩子寫作業,可是沒過一會兒,她就扇了孩子一巴掌,緊接着,她發現孩子依舊犯錯,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於是,她手一揮,把孩子打的跌向地面。
前後幾分鐘的視頻,孩子被打的次數已經算不清了,讓人看着就覺得害怕。
孩子犯錯,家長懲罰是應該的,可是一言不合就動手打孩子,並不是明智之舉。
一、體罰:最的管教方法
為什麼家長會選擇體罰孩子呢?幾乎所有動手的家長都認為:跟孩子講道理沒用,得用捱打的方式讓孩子“記清楚”。
的確,許多調皮的孩子不受管束,簡單的説教並不能引起多大的作用。
可是家長的言語無法引起孩子的共鳴,用“毆打”就能讓孩子心服口服嗎?
顯然,打罵並不能產生這樣的效果,在家長的體罰、暴力之下,沒有一個孩子會服氣,他們更多的是對家長權威的恐懼與讓步。
而家長也自然地利用了自己的權威,放棄了原本教育的機會,轉而用暴力的方式威脅、壓迫孩子,這是孩子的“屈從”,不是家長的“教育”。
二、體罰對孩子帶來哪些傷害?
1、安全感流失
很多人在回憶自己被打的童年時,都會不由自主的感受到一種心酸,因為被打的他們,心理一點兒也不好受,儘管他們會反抗,可是他們始終不能理解,為什麼父母會如此對待自己。
在家長的暴力行為中,孩子很容易產生自我懷疑,質疑父母對自己的愛,安全感流失非常嚴重。
2、性格極端,或叛逆,或懦弱
被家長打多了的孩子,在人格形成過程中多少會受此影響。
他們當中,有的孩子會受自我意識的影響,對家長的體罰做出回應,也就是變得叛逆,他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證明自己。
另一種情況便是孩子會屈從於家長的威嚴,變得“聽話”,性格中懦弱的一面被放大後,孩子很難有自信心、主見和自我判斷力,他們常會依附於家長,一邊害怕犯錯,一邊沉浸於被安排的生活。
三、除了體罰,孩子犯錯時,家長還有哪些教育方法
1、低聲教育
與體罰相反,低聲教育中強調的是家長態度的柔和,家長和孩子剛不一定能贏,但是如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話,孩子內心的共情因素會被勾起,自然容易理解父母的話。
最重要的是,在低聲教育裏,父母家長充分尊重孩子的主體地位,親子在同樣的高度進行交談,這種尊重可以滿足孩子的需求,進而幫助家長解決孩子的錯誤。
2、理解在前,表達在後
陶行知在做校長的時候,用三顆糖解決了一個調皮學生打同學的問題。原來,這個學生並不是為了自己而動手,而是看到女同學被欺負。
可是所有人都認為這是男學生的錯,只有陶行知給了孩子説話的機會,這才讓孩子自己感覺到不好意思,為自己的衝動行為道歉。
生活裏,家長是孩子生活裏的重要角色,當他犯錯的時候,並不一定是我們看到的這樣,因而,家長應該先聽聽看孩子怎麼説,先理解、傾聽,再向孩子説明自己的想法。這樣要比家長直接動手更有效。
3、尊重孩子的人格,給予其安全感
孩子犯錯後,大多會感受到害怕的情緒,因為他們並不是以傷害別人為目的,而是出於其他方面的原因。
因而,這個時候家長要知道安全感對孩子來説有多麼重要,相比於體罰,這個時候家長先抱抱孩子,更能讓人理解和接受。
同時,家長在溝通的過程需要給予孩子充分的尊重,體罰就是因為不夠尊重孩子的人格,才會產生更多的矛盾,正確的處理方式裏,雙方的地位一定是平等的。
家長最的管教方法,就是體罰孩子。體罰是家長在逃避孩子的教育責任,每一位體罰孩子的家長都應該做出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