攢肚與積食,關係匪淺
不少家長當寶寶出現幾天不拉大便,沒什麼痛苦,排出來的大便又不硬時,經常用攢肚來解釋。攢肚這是一種民間的説法,孩子出現的這種狀況,往往生理現象與病理現象都有可能存在,從某一個角度説,攢肚也是積食的一種表現,家長稍不注意會陷入誤區。
攢肚的寶寶雖然幾天才排便一次,但排出的大便是正常的黃色軟便,這就是攢肚與便秘的區別的關鍵之所在。二者的其他區別可表現在排便時無痛苦表現,排出的大便量不多、無硬結等。便秘是指孩子的大便次數和性狀發生了改變。便秘不僅僅是指大便次數減少,更重要的是指大便硬結、乾燥、排出困難。有時糞便堅硬擦傷了腸粘膜還會在糞便外粘有血絲或黏液,大而硬的糞塊還會造成肛裂、肛門疼痛,使孩子食慾減退、腹脹、左下腹可觸及糞塊,這一點和攢肚是截然不同的。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糞質的稀,水分吸收不充分,加上腸道的蠕動慢,導致大便沒能及時排出所致。家長要關注的是糞質稀與食物有關,要注意孩子目前在吃什麼食物,腸道吸收是否有問題,胃腸的動力有障礙嗎?什麼原因導致腸道的蠕動變慢?而大便的數日未排出,會造成腸道的擴張,把腸道撐大,可能會使本應排出的一些毒素被吸收,也是造成積食的原因之一。
家長應該做到:1、定時把大便。因攢肚現象一般在2個月左右開始出現,所以在此時訓練孩子定時大便(如每天早、晚把大便)讓孩子很早就形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2、每天堅持做腹部按摩。當發現孩子的排便時間延長時,家長可以採用腹部按摩的方式來,用順時針按摩和腹部震顫的方法,讓胃腸動起來,促進孩子的腸道蠕動,幫助孩子儘快排便,千萬不要單純以為是正常現象,而不聞不問。在飲食方面,要注意飲食結構與孩子的排便的相關性,做相應的調整。由於這種現象的特點是大便的性狀是軟便,家長不要認為大便不拉是便秘,而增加大量的果汁或水果,反而會導致孩子的大便更難排出或出現腹瀉。
3、適當多喝水。對於胖寶寶的攢肚出現,可以每天在兩次奶之間喂一些白開水或菜水、果水,待到滿6個月以後添加輔食就可以徹底解決這種大便狀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