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兩邊都是大國,關鍵看誰能夠穩住,不亂陣腳,雙方比的是耐力。
美國現在對華是全政府攻擊,頻頻向所有盟國喊話。但請注意,中國像當年“5·20”聲明的時候在天安門廣場開聲討大會了嗎?羣眾上街搞反美遊行了嗎?都沒有,甚至部級以上官員都沒有正經發一篇檄文式的東西。最強烈的反應要算王毅國委兼外長與他國外長通電話時順便對美國的斥責了,中方日常的反擊者主要是外交部發言人和一些主流媒體。
美國在中國問題上無疑走了極端,國家安全的概念無限氾濫。以至於中國的留學生都成了特務,中美貿易是陷阱,中國人搞的5G技術是情報網絡,等等。美國很像在搞2.0版的麥卡錫主義。
大多數中國人現在都懂得,中國必須“做好自己的事情”,以此來瓦解美國的所謂“新冷戰”,這一覺悟實屬難能可貴。跟華盛頓“一切都怪中國”的怨婦思維比起來,中國人的理性可以説把對方甩出去了好幾條街。
從長遠看,中國的國家安全無疑面臨着更大壓力和挑戰,但我們切不可像美國那樣神經過敏,把什麼都拿國家安全的視角掃描一遍。我們必須自信,既高度重視國家安全,也不誇大它在現實中受到的威脅。
國家安全必須牢不可破,但同時也要有清醒的認識,國家安全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比較充裕地夠用就行了。不能夠讓國家安全佔據過多社會資源和空間,要在它得到保障的情況下,把那些資源和空間同時朝着其他方向合理分配,促進國家的加速發展。這會反過來為國家安全的進一步鞏固創造更加厚實的基礎,讓中國的對美戰略大周旋變得愈發強勁有力。
現在一些中國人有所擔心,其實不是擔心美國真敢對華實施軍事征服,也非擔心美國就能在經濟技術上把中國卡死壓垮,而是擔心美國的打壓會把中國壓得保守封閉了,放不開了,對美鬥爭成了社會運行的主旋律,那就糟了。其實蘇聯當年就是那樣垮掉的,它在與美鬥爭的同時變僵化了,逐漸枯萎了,經受不起任何內部變化而最後轟然倒了。
所以説,中國一定要在處理國家安全問題的理性上大大超出美國一籌。美國的社會基層活力有一定的基因性,中國的基層活力則因傳統文化上的原因,需要更多的培育和弘揚。中國的全社會組織力令美國只能仰視,補基層社會活力的短板則是中國的長期課題,這也是中國能夠最終戰勝美國戰略打壓的主戰場之一。
事實證明,什麼樣的國家安全挑戰中國都應對得了。過去40年,中國的國家安全遭遇過內部衝擊,但是總體看,經濟高速發展所積累的國家安全正資產遠遠大於那些衝擊所帶來的挑戰,即使在後期出了問題的80年代,中國的收穫也是壓倒性的。所以過去幾十年中國有了大歷史角度上最為安全並且繁榮的一段時期。
一定要讓中國的基層社會更加寬鬆、自由,並且更富活力,不要讓中美博弈的作用力延伸到基層羣眾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尤其是未來一個時期,中國是新冠疫情控制得最好的社會,經濟得以基本正常運行,這是我們的體制為老百姓贏得的一份難得的福利。要配之以其他措施,讓中國整個基層社會面上不僅比美國等西方社會更有序,也更加自由、舒適,那將極大提振中國社會的整體信心,產生難以估量的後續政治效果。
中美博弈説到底是兩個國家和兩個社會誰更有效率和活力、誰更得民心的比拼。我們必須準備好這是一場持久戰,我們需要在耐力上勝出。(作者是環球時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