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環這麼胖,到夏天如何度過?光看她穿的衣服,一般人穿不起
大家好,我們的老虎仔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每逢酷暑,人們總會想到各種辦法以避暑,現代人可以享受到空調和電風扇等帶來的涼快,可在科技落後的古代,他們的衣服也比現代人繁複,男女皆是長髮,只能任由着屋子外熱氣蒸騰,那麼他們會想出什麼辦法來驅散暑氣呢?有一個辦法是物理降温,在三伏天的時候,古代人會跳到江河中洗冷水浴,或者是讓地下的井水沖涼,這些俗稱為“浸伏”,以此來避暑,祛除暑氣熱毒。在《四時幽賞錄》中記載着東晉煉丹家葛洪,他不喜歡酷暑天。總是會用“浸伏”來避暑,“葛仙翁每大醉,夏炎熱,入深水底,八日乃出,以能伏氣故耳。”竟然能在水中泡這麼久,足以可見他有多喜歡浸伏避暑了。就唐朝來説,在長安城的普通老百姓只能是通過扇子或者浸伏以驅署,這些是最便宜簡單的辦法,而上層人士自然會搞出更多的花樣來避暑,花費人力、物力、財力,比如修地窖儲冰塊,搭建豪華涼棚,講究又奢侈。古代沒有製冷的冰箱,但是他們可以將冬天的自然冰塊儲存下來,每逢冬天,流經長安城的渭水河面上結出的浮冰被達官貴人收藏,他們花錢僱傭勞力去鑿冰塊,再在府中打造地窖,地窖的修建也是很講究的,首先深而廣,足夠保證冰塊能存放很長時間,地窖的地上鋪上乾草,打上固定冰塊的木樁,將冰塊放入後,密封保存,用柴草和泥土封住頂部,這樣等到來年夏天,就可以取出冰塊放在屋中以驅散暑氣,降低温度。《開元天寶遺事》中記載着楊國忠楊家的避暑排場十分講究,存儲的冰塊竟然可以雕成一座山,讓眾人圍着冰山避暑,“楊氏子弟,每至伏中,取大冰,使匠琢為山,周圍於席間。座客雖酒酣,而各有寒色,亦有挾纊者。其驕貴如此也。”如此權貴名流的生活過得絲毫不比現代人差呢,在三伏天中甚至會感到微冷,還需要蓋上絲被才覺得恰好。不過這樣的排場恐怕也只有一些特殊人羣才能享受,普通的大臣是沒有這樣門道的,他們甚至都沒錢請人去鑿冰塊,而楊國忠便用自家的冰山去送給眾大臣,這樣的“雪中送炭“更能讓人感激,“楊氏子弟,每至伏中,取大冰,使匠琢為山,周圍於席間。座客雖酒酣,而各有寒色,亦有挾纊者。其驕貴如此也。”這可是比送什麼金銀財寶好得多了。至於另外一種搭建涼棚的方式,雖説是老百姓也會搭建一個五尺的瓜棚以避暑,但避暑效果可是比不上富人們的豪華涼棚,在《開元天寶遺事》中就記載着富人子弟修建的涼棚可是乘涼聖地,同樣也是歡樂場所,“每至暑伏中,各於林亭內植畫柱,以錦綺結為涼棚,設坐具,召長安名妓間坐。遞相延請,為避暑之會。時人無不愛羨也。”如此即使是酷暑,也並不是大問題,用着”錦綺“材料,這可是比老百姓的乾草木頭奢侈多了。那麼作為最有錢的皇宮中是如何避暑的呢?皇帝可是享受着天下所有最好的東西,冰塊缺不了,避暑勝地也會修建在專門的地區,除此之外衣服也是用輕薄無比的布料做成的,比如眾所周知的楊玉環,她的身材較為豐盈,對於胖人,夏天的日子是最難熬的,楊貴妃很怕熱,每到夏天,她就會穿上“輕綃”,再讓侍女們給她扇風,但即便這樣也不能解暑。可“輕綃”若是穿在常人身上,或許就足夠涼快了,因為這種布料質地很輕,三十三米長的輕綃還沒三兩重,可想而知做成衣服穿會有多麼的輕便,此外她會為用冰涼的玉製品放在嘴裏,就像雪糕一樣,在嘴裏是涼的,可雪糕最終會入胃,進入體內,以達到解暑的效果,可玉不能吞下去,所以這樣的方式也是於事無補。常規方式無法避暑,楊貴妃就經常跟着皇帝外出避暑,再帶上一切避暑物品,扇子冰塊什麼的,但還是無法讓她徹底解暑,一向寵愛貴妃的皇帝也很心疼她,為了讓愛妃舒服,他下令在深山老林中修建一處行宮,這樣就可以真正避暑了。不愧是皇帝,即使是住處也要講究,但玄宗想要及早修好行宮,也為了節省開銷,便下令讓人“便宜行事“,在《寰宇記》中記載着修建行宮的時候,只是讓工匠在正殿加瓦,其餘的殿室只是用茅草修頂即可。參考資料:【《開元天寶遺事》、《寰宇記》】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7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