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千億規模裏的張坤,能力圈的風險更令人害怕

導語:規模一直是業績的殺手,今年行業輪動的市場風格,確實也不是張坤的能力圈。

 

“學數學和物理的孩子才是最聰明的,學生物學的孩子都是不太聰明的。”這句話出自霍金之口,而彼時的他只是箇中學生。

 

霍金可能並未想到,他當初瞧不起的生物學,卻為當下的公募行業默默輸送了不少頂級人才。僅清華2008屆生物系,就先後誕生了任澤松和張坤兩位“公募一哥”。

 

相比29歲即問鼎公募基金年度冠軍的任澤松,彼時的張坤卻正處在業績低谷期:其管理的基金表現,不是輸給了滬深300,就是輸給了同類平均。

 

據説,因此連工位也被搬到了研究部的一個小角落。

 

而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正是張坤在大盤股最不受待見的2013年至2015年重倉了貴州茅台、五糧液、瀘州老窖等一批“核心資產”。

 

後來隨着市場風格的轉向,“核心資產”成為了各家機構持倉的標配。貴州茅台、五糧液、瀘州老窖迎來井噴式上漲,早已重倉白酒的張坤自然成為了大贏家。除了獲得新“公募一哥”的稱號外,張坤也成為了首個管理規模超千億的主動權益基金經理。

 

問題卻接踵而來,面對不斷下滑的業績,張坤在二季報中罕見“認錯”。稱回首自己以往的判斷,發現有不少錯誤。但他並未明確指出犯錯的板塊或具體投資,不知道是真的認識到錯誤?還是有難言之隱?

 

不少剛入場就被套的基民更是藉機調侃張坤:“我的基有點大,你忍一下。”

 

調侃之餘,仔細想想,確實有必要替廣大基民問下張坤:“你究竟能不能管理千億?”

 

01 張坤AB面

 

談起張坤給人的第一印象,有人説他並不像是基金經理,更像是程序員。穿着白襯衫,佩戴着框架眼鏡,神情坐姿舉手投足間透露着樸實。

 

誰能想到,就是這樣一位相貌平平的人只用了不到10年的時間;管理規模就突破了千億,相當於一個人管理了一家中型基金公司。

 

有人説,白酒成就了張坤。不可否認,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堅守住了白酒。 

困在千億規模裏的張坤,能力圈的風險更令人害怕

 

而白酒只代表了張坤的A面。B面則是他選擇了金融、互聯網、科技、醫療保健等萬億級賽道。

 

選擇在魚多的地方釣魚,是成功的關鍵。巴菲特投資蘋果,但斌投資茅台、林園投資片仔癀都證明了這一點。

 

如果你足夠細心,還會發現上述這幾位有着另一個共同的特性,就是他們擅長的行業不會超過5個。

 

其實,不光是上述這幾位,很多基金經理的營銷材料中,在介紹自己擅長的行業時,往往也不會超過5個。

 

這是因為每個行業從入門到精通都需要幾年的時間,即便是像基金經理這樣學霸級的人物,精力也是有限的;同時覆蓋5個行業已經算是頂級水平。

 

當然,進化能力強的基金經理,不可能一輩子只投資固定的幾個行業;他們會跟隨時代的發展,不斷迭代自己擅長的行業。

 

比如,巴菲特80多歲還可以進化到投資他此前從不涉及的科技行業,重倉蘋果就是很好的例子。

 

至於張坤是否具備這樣的能力?答案是:暫未看到。

 

從他最新公佈的重倉股來看,我們並未看到當下火熱的新能源行業個股的身影,反而看到了他買入港股房地產公司——中國海外發展。

 

對此,有投資人表示:銀保地三傻,張坤買了倆。雖然今年張坤業績確實不行,但不得不説確實有魄力,至少沒過分的去擁抱泡沫。

 

其實,張坤買入房地產股票並不是什麼稀奇事,因為早年間做研究員的時候,他研究的正是地產和建築。

 

而為何沒有入手新能源,張坤在二季報中用委婉的方式給出了答案,並提醒了一些熱門行業的下跌風險:

 

我們發現,對於一些公司,在各種假設都兑現的情況下,可能未來5年能賺取貼現率或者比貼現率略高的收益率水平;但是一旦錯誤,可能要面臨30%甚至50%的股價下跌……

 

至於張坤的判斷是否準確,時間會給出答案。

 

綜上,基金經理擅長的行業決定了其當下管理規模的上限,而進化能力的強弱則決定了其未來發展的空間。

 

02 左側還是右側?

 

如果把行業的選擇看作是道,那麼交易的水平就是術。

 

每個剛入市的投資者,都曾有過這樣的想法:希望自己買到的股票,買完就漲。

 

但事實上總是事與願違,更多的情況是:一買就跌,一賣就漲。

 

而作為管理幾十億、幾百億、上千億規模的基金經理,考慮更多的是:什麼價位開始建倉,如何買到足夠的量,何時兑現利潤。

 

如果選擇左側建倉,好處就是成本低、量容易買足;但股價遲遲不漲帶來的後果就是業績不理想,意志不堅定的投資者可能早早就贖回了基金。

 

如果選擇右側建倉,一旦股價啓動再買,大資金往往很難以合理的價格買到足夠的量。雖然減少了時間的成本,但卻付出了資金成本。

 

兩者各有利弊,但從策略容納規模的角度看,顯然左側更具優勢。張坤的封神之路,也正是從左側建倉開始的。

 

2012年,白酒行業先後遭遇了三公政策和塑化劑事件的雙重影響,結束了長達10年的高速增長。在接下來的2013年,茅台股價更是一路下跌,全年跌幅超過70%。

 

那時的張坤剛剛當上基金經理,管理着規模不過20多億的易方達中小盤。

 

但他清楚地意識到,茅台在2013年遇到的問題是需求側的斷崖,但在供給側並沒有人替代它;於是他果斷買入茅台,累計買入了2.36億。

 

然而,那段時期的大盤股並不受待見,又加上負面情緒併為消散,茅台股價最終還是跌向了谷底。這也是張坤基金經理生涯最難熬的兩年,直到2015年後白酒行業才重整旗鼓。

 

當然,張坤的交易方式不僅侷限於左側建倉,對看好的企業他也會在高位重倉買入,比如剛剛在二季度建倉的中國海外發展。

 

困在千億規模裏的張坤,能力圈的風險更令人害怕

中國海外發展季K線

 

張坤左側建倉的交易水平毋庸置疑,但高位重倉的操盤手法是否同樣精彩,中國海外發展未來的走勢將會給出答案。

 

面對二季度已經出現基金淨贖回的跡象,張坤究竟靠什麼hold住這千億規模的基金,我們拭目以待。

 

03 結語

 

除了行業的選擇和交易的水平,投研團隊的實力也是不容小覷的。

 

當然,對於易方達這樣的基金公司而言,這個指標的考量顯然是多慮了。

 

其實,對於每個基金經理的最優管理規模究竟是多少,很難用統一的標準去判斷,估計連基金經理自身也沒有能力去做出精準判斷。

 

但參考國內外知名基金經理的管理規模和過往業績,以及綜合考慮美股、港股、A股的市值總規模後,有業內人士給出了下面的結論:管理規模上限可能不少於1300億。

 

而張坤的管理規模恰好在這一數值附近,所以從理論上講,張坤是能夠hold住這千億規模的基金的。

 

只不過,成為流量之巔後的張坤,再也不能想以前那樣安安靜靜地做投資了;被抄作業都是小事,身不由己的壓力才真的會壓得人喘不過氣。

 

聚光燈下,王亞偉、任澤松、陳光明等人,都開始了自己人生的下一段旅程;王亞偉成為了千合資本的掌門人,任澤松成立了集元資產,陳光明創辦了睿遠基金。

 

就連當初同在研究部小角落的其他人,也各自有了歸宿。蔡海洪和廖振華如今已是百億私募睿璞投資的合夥人,只有另一位基金經理蕭楠還陪着張坤待在易方達。

 

對於張坤而言,未來的選擇又會是什麼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39 字。

轉載請註明: 困在千億規模裏的張坤,能力圈的風險更令人害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