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
實習生 楊楚瀅 通訊員 張陽 宋斌 張正政
膝關節韌帶撕裂!這是所有運動愛好者的噩夢。“我當時在打籃球,落地那一瞬間,只聽到啪的一聲,劇烈的疼痛感襲來,我知道壞了,膝關節韌帶斷了。”做完膝關節韌帶手術後康復者阿健告訴記者,“手術過程短,但是康復之路漫漫。”在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李衞平的幫助下,他手術後9個月終於可以重新返回到運動場。
運動損傷後的康復,是一項專門的科學。很多人在出現了運動損傷後由於傷勢過重只能告別運動賽場。對於一些普通的運動愛好者,常常因為受傷後沒有做好運動損傷康復,以至於出現“後遺症”影響了肢體功能,甚至不能再從事自己喜歡的運動。
過度運動造成的損傷,需數萬元買單
天氣漸涼,廣州馬拉松賽事即將會掀起全民運動的熱潮,但是這種運動如果沒有科學指導,盲目參與造成的運動損傷也是專家們一直以來的擔憂。
10月31日,在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承辦的2020年廣東省醫師協會運動醫學醫師分會年會暨第五屆粵港澳運動醫學大會上,廣東省醫師協會運動醫學醫師分會主任委員、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李衞平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做運動的人要懂得醫療常識,懂得運動醫學的一些防護和相關處理,目前存在的問題是,作為運動醫學的醫生,需要加強科普,讓高水平運動員或者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人獲得運動醫學方面常識,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
李衞平(左三)主任手術過程中
阿健就是明顯缺乏運動常識,他不得不為此付出代價。在2019年12月份,阿健就是因為打籃球的時候導致右腿膝關節韌帶斷裂。他説,自己平時熱愛運動,但是防護知識真的不足。“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是過度運動,加上那段時間休息不好,身體處於疲勞狀態,所以在投籃落地的那一瞬間右腿膝蓋的韌帶就啪的一聲斷裂了。那一刻痛得差一點暈厥過去,但是兩分鐘之後就不痛了,然後我自己判斷韌帶斷裂,就直接去醫院了。”
“雖然手術康復的費用花了數萬元,但是手術過程很順利,也很輕鬆,最痛苦的是後期的康復,需要逐步拉伸韌帶,讓膝蓋的彎曲達到正常水平,我定期去醫院做康復治療,這個過程持續了9個月時間,最近我終於可以再回到籃球場上了。”阿健回憶起之前的運動損傷康復還是很有感觸。
因為缺乏運動常識,導致運動損傷的發生率十分常見。據統計,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運動醫學科門診年收治病人達1800例,年門診量達25000人次。李衞平主任表示,我們醫生需要走近不同的運動,更多地接觸不同的運動方式,把醫學和運動融合起來,更廣泛地做科普,其目的就是為了科學運動,做更好的防護,在早期出現運動損傷的時候能夠得到更好的治療,儘快康復。
運動損傷後需要一段時間的康復
體育鍛煉成風,但是運動損傷康復人才缺乏
出現運動損傷該如何治療?很多時候,我們去了骨科、康復科、中醫科,外科等不同的科室。李衞平主任説,運動損傷的康復涉及太多的細微肌肉韌帶組織的修復、重建。一般來説,我們現在的康復科多處理一些神經內科、神經外科患者的康復;骨科常處理一些骨折後的固定,但是運動醫學康復往往更多地在軟組織的損傷修復,其關節在相當長時間內需要受到保護,在這個過程中,所接受的運動範圍能力不同,所以不能用一般的康復理念來做運動康復,需要分得比較細緻,例如目前孫逸仙紀念醫院運動醫學科現分設六個亞專科:下肢運動損傷專科、上肢運動損傷專科、運動康復專科、脊柱運動損傷亞專科、慢性運動損傷肌腱病科、運動營養科。
據記者瞭解,目前國際運動醫學研究的力量主要集中在美國、澳大利亞、英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呈現出體育學、骨科學、生理學、外科學等多學科交叉視角。雖然中國運動醫學至今已有近66年的發展歷史,但是發展還不夠充分。
李衞平主任在運動醫學科門診
根據國家衞健委統計截至2014年底,全國有9793所二級以上醫院,開展運動醫學科室醫院僅有24所,全部為醫學院校教學醫院,其中三甲醫院10所,骨科醫院5所,醫學院校附屬醫院17所。其中78.3%分佈在華北、華東和華南。
“運動醫學的前途無限,它比單一的某一個專科要更有發展前途,運動種類千萬種,哪一些運動適合不同的人羣,我們缺乏這方面的研究,現在有一些從事體育運動的體育科學工作者,他們介入到這個領域,但是沒有醫學臨牀知識,這是一個短板。”中華醫學會運動醫療分會主任委員、復旦大學運動醫學研究所所長陳世益教授如是説。
在健康中國視角下的醫體融合,不是簡單地將體育與醫療進行功能性疊加,而是要找到切入點將二者有機融合起來,形成體中有醫,醫中有體的發展模式。可以説,目前我國體育事業蓬勃發展,但是運動醫學相關人才指導羣眾和運動員的體育運動將是未來運動醫學發展的重點。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謝哲
審籤 | 鄭宗敏
實習生 | 袁夢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