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野草,卻被稱為“天然青黴素”,怪不得許多人願意吃呢

最近,我在某科普雜誌上讀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着重在講一種野草的功用,在文章的最後強調,這種野草屬於“天然青黴素”,人們適當食用是有好處的。

本是野草,卻被稱為“天然青黴素”,怪不得許多人願意吃呢

文章中介紹的這種野草就是大家都十分熟悉的馬齒莧。在我的印象當中,馬齒莧就是一種野草,而且,有一股酸酸的味道,真心不好吃,因此,我們過去都是用來餵豬的。但這篇科普文章中竟然説它是一種“天然青黴素”,着實令我十分驚訝。為了驗證這篇科普文章中説法的真偽,我便在網上查閲了大量的資料。下面,我就把我查閲到的資料公佈給大家。

本是野草,卻被稱為“天然青黴素”,怪不得許多人願意吃呢

馬齒莧為一年生草本植物,這種植物的藤蔓及葉片都很光滑,並沒有柔毛存在。馬齒莧的藤蔓伏地鋪散,呈淡綠色或帶有暗紅色。葉片互生,扁平,肥厚,如同馬齒狀,葉片上面呈暗綠色,葉片下面呈淡綠色或帶有暗紅色;葉柄比較粗短。馬齒莧的花朵無梗,常常在午時盛開,花瓣呈黃色,倒卵形,花期為5-8月,果期為6-9月。馬齒莧喜歡在較為肥沃的土壤上生長,既耐旱,也耐澇,生存能力非常強,多生於菜園、農田、路旁,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農田雜草。在我國的廣大地區均有生長。馬齒莧在民間有許多種叫法,比如,五行草,長命菜,五方草,瓜子菜,麻繩菜等,都是馬齒莧的稱謂。據測定,馬齒莧中含有比較豐富的蘋果酸、二羥乙胺、葡萄糖、鈣、磷、鐵以及維生素E、胡蘿蔔素、維生素B、維生素C等營養物質,其中的ω—3脂肪酸含量高於大多數植物,而ω—3脂肪酸則能夠抑制人體對膽固酸的吸收,可有效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濃度,對於改善血管壁彈性有一定的作用。

本是野草,卻被稱為“天然青黴素”,怪不得許多人願意吃呢

《德宏藥錄》中稱:馬齒莧治痢疾,腸炎,乳腺炎。《滇藥錄》中稱:馬齒莧地上部分治痢疾,腹瀉,血淋。總之,在藏藥、布朗藥、傣藥、哈尼藥、朝藥、京藥、毛南藥、苗藥、仫佬藥、納西藥、普米藥、畲藥、佤藥、瑤藥、彝藥等各民族的藥典著作中均能夠見到馬齒莧的身影。由此可見,某科普雜誌上刊登的這篇介紹馬齒莧功效的文章是非常具有科學性的,同時,稱馬齒莧為“天然青黴素”一點兒也不假。由此也可以知道許多人願意吃馬齒莧的原因了。

本是野草,卻被稱為“天然青黴素”,怪不得許多人願意吃呢

不過,由於馬齒莧中蘋果酸的含量比較高,因此,導致馬齒莧的口感並不好,吃起來有一股酸酸的味道,因此,也有許多人不愛吃馬齒莧。據烹飪專家稱,如果用馬齒莧做湯或做沙司、蛋黃醬和燉菜,能夠改變其口感,其酸味會少一些,如果與洋葱或番茄一起烹飪,其口感更佳。但不管烹飪專家怎麼説或怎麼調配,馬齒莧中蘋果酸的酸味都很難得到徹底改善,因此,不喜歡吃馬齒莧的人們還是不要嘗試為好。

本是野草,卻被稱為“天然青黴素”,怪不得許多人願意吃呢

總之,馬齒莧雖然口感不好,但它的確是一味中藥材。因此,我們應該正確地看待馬齒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62 字。

轉載請註明: 本是野草,卻被稱為“天然青黴素”,怪不得許多人願意吃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