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從小掏耳朵嗎?6歲男童耳屎堵成水泥狀,醫生:家長太大意!

由 公冶爾藍 發佈於 健康

文丨木棉媽媽

“少年不識雙親意,養兒方知父母恩”,直到我們做了家長才會明白養兒育女的艱辛。


養大一個孩子需要父母花費很大的心血,方方面面都需要父母來操持,大到孩子將來上學教育,小到孩子今天少吃一口飯,這些都離不開父母的操勞。

要説最操勞的時間,可能是孩子幼兒時段了吧,小娃娃沒有自理能力,全靠父母精心呵護成長。這個階段尤其是對於新手父母來説也是一個挑戰,因為新手父母從來沒有養育經驗,不知道怎麼去照顧這個小娃娃。

比如説很簡單的一個問題:掏耳朵!年輕人傾向於要定期幫孩子掏耳朵,清潔耳道,而老人卻説:孩子越髒越好養活,別給孩子掏耳朵,對孩子不好!

現實中還真有一個六年沒掏過耳朵的男童,耳屎都堵成水泥狀了,硬邦邦的!


前幾天在婦幼工作的一個朋友跟我説,她們接診了一個6歲的小患者。孩子直説耳朵疼,一碰就疼。

家長以為孩子是發炎了,於是帶兒子過來就醫,結果發現孩子的耳朵已經被耳屎堵得嚴嚴實實了,孩子耳朵劇烈疼痛全是耳屎惹的禍。

治療中,醫生從男童耳朵裏掏出一塊長長的耳屎,長有1.5公分,寬有0.8公分,簡直看成巨型耳屎了,難怪孩子那麼疼!

醫生都表示説:你們家長也太大意了,雖然説掏耳朵太勤不好,可是不掏耳朵也不行啊,耳屎多了變硬了,就會堵住耳朵,導致疼痛!


那麼小孩子到底要不要掏耳朵呢?

2歲內的寶寶不用掏耳朵

如果跟老人同住,老人一定會囑咐年輕人:別給孩子掏耳朵!

老人的話有些道理,比如説兩歲以內的孩子最好不要掏耳朵,這個時候孩子耳道發育還不完善,而且孩子扭來扭去也掏不好,如果一個不小心還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從某種程度上來説,其實少量耳屎存在還有一定的好處,對於耳道來説是一個天然屏障,能起到保護作用,可以避免飛蟲或飛塵進入內耳道。

所以説2歲以內的寶寶,家長就不要隨意給孩子掏耳朵了,但可以幫助孩子定期清潔外耳道,具體方法就是使用棉籤來清潔,用棉籤蘸清水或者清潔露給孩子清潔外耳廓。


如何正確給孩子掏耳朵?

孩子慢慢長大,耳屎也會增多,這個時候寶媽就可以安排給孩子掏耳朵了,當然必須是孩子耳屎多了,孩子癢癢了,才可以安排,如果孩子耳屎沒有那麼多,只是為了滿足媽媽的強迫症,那一定不能給孩子掏。

掏耳朵是個技術活,孩子們天性又愛動,如果不小心就可能傷害到孩子,所以掏耳朵要囑咐孩子:千萬不能亂動,要保持幾分鐘的安靜。

媽媽給孩子掏耳朵的時候,只能清理耳道口附近的耳屎,千萬不要去掏耳朵裏面太深的地方,否則有可能會傷害到耳朵裏面的耵聹。

掏耳朵的時候,首先要清潔外耳廓,寶媽可以將乾淨的濕毛巾擰乾,用毛巾一角輕輕擦拭外耳廓,也可以用棉籤清潔。


外耳廓清潔乾淨之後再開始掏耳朵,可以使用軟一些的硅膠質地的掏耳勺,避免對孩子的耳道造成傷害。一定不能用指甲、髮夾等尖鋭的物品給孩子掏耳朵。

當然了,如果寶媽把握不好力度,掏不好耳朵,為了避免傷害,可以帶寶寶到醫院讓醫生來幫孩子掏耳朵。

至於孩子掏耳朵的頻率的,家長要把握好,其實不用太頻繁,掏耳朵頻率太多,太頻繁則會對鼓膜造成傷害,導致聽力下降,甚至還會造成耳鳴。

上面我們也提到了,少量的耳屎其實是一道天然屏障,能夠有效阻擋細菌、飛蟲的侵入,所以讓耳朵裏面存在一些耳屎也是有好處的,所以掏耳朵一定不能太頻繁。


孩子耳朵出現以下情況,家長要帶孩子及時就醫

耳朵疼痛

現實中很多家長都是“大意”的家長,其實也不是家長大意,而是因為白天忙着工作,晚上下班回家陪伴孩子的時間比較短,可能就發現不了孩子的變化。

假如孩子出現耳朵疼痛的情況,家長一定要及時帶孩子去醫院就診,避免造成更大的傷害。

只有做了父母,才會明白父母的苦心,養大一個孩子的辛苦!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有很多需要父母關注的地方。所以現實中總有一些夫妻在孩子出生的前兩年裏會有很多矛盾,因為從夫妻變成父母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角色的轉變,更需要兩個人不斷磨合去照顧孩子,做好分工。

女性天生比男性成熟早,再加上孩子未出生前在媽媽肚子裏一年的時間,所以女性進入角色早,男性進入角色晚,也會導致夫妻關係緊張。

所以説,養一個孩子的路途還是很漫長的,家長要學會承擔責任,不斷成長讓自己成為更好的父母。


我是木棉媽媽,也是小學老師,一個愛看書、愛學習的媽媽,專注孩子成長教育,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教育知識,別忘了關注棉媽,棉媽將持續輸出更優質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