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中醫】夏至要調養心神 健脾祛濕
【來源:佛山市三水區人民政府-政務信息】
夏至,二十四節氣的第十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四個節氣。每年6月21日至22日,太陽到達黃經90°為夏至。夏至太陽直射北迴歸線時,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的一天。夏至以後,太陽直射地球的位置逐漸南移,北半球的白晝變短,黑夜漸長。從夏至日起,我國天氣開始進入最熱的階段。
中醫養生理論中認為“夏至一陰生”,夏至是一年當中陽氣最旺,同時又是陰氣開始生長的重要節點。“心應夏”“脾應長夏”,夏至養生應順應夏季陽盛於外的特徵,留心守護陽氣,着重調養心神、健脾祛濕。
夏季因汗多耗損心氣,衣着上應當輕便透氣為佳,淺色、棉質衣衫為佳,同時要勤洗勤換。中午氣温最高,應注意防暑,儘量避免在強烈陽光下進行户外工作或活動。在進行户外工作或活動時,要避免長時間在陽光下曝曬,同時採取防曬措施、多喝水、隨身攜帶防暑藥物,如藿香正氣(片、膠囊、丸)、十滴水。
炎夏適量的午睡能降低腦溢血和冠心病的發生率。夏季切勿貪涼,使用空調時室內與室外温差不要超過8℃,避免對着空調直接吹冷風。尤其心腦血管病人應調整貪涼的不良生活方式,否則容易造成人體血管調節功能紊亂,導致心腦血管意外發生。
夏季在情志方面要注意保持“心靜”,遇到任何事情都要戒躁戒怒,保持心氣平和,做到“心靜自然涼”,保持心情順暢,調養心神。除了“心靜”,還需“身動”,夏季養生適當的運動必不可少,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進行,場地宜選擇在湖邊、公園等空氣新鮮的地方。鍛鍊項目以散步、慢跑、太極拳為好,注意運動強度。
夏季飲食應以清淡為主,不應貪食冷飲,注意營養均衡而有節制,側重消暑、健脾、祛濕。
“夏天吃苦,勝似進補”,飲食上可以多吃點“苦”:苦瓜性味苦寒,能清暑滌熱、明目、解毒;蓮子味甘、澀,性平,具有補脾、養心、補虛等功效,生吃可補心脾,熟吃能補脾胃。健脾類食物還有淮山、芡實、陳皮等。祛濕類的食物有薏米、茯苓、淮山、白扁豆、赤豆、黑豆等。
夏季氣温升高,容易腐敗變質的食物、貪食冷飲可引起噁心嘔吐、食慾下降、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疾病,家中可備複方消化酶膠囊、蒙脱石散、口服補液鹽、鹽酸小檗鹼片等非處方藥品。如需服藥,應仔細閲讀藥品説明書,最好在醫生或藥師的指導下用藥。
下面介紹兩款時令食療
冬瓜薏米豬骨湯
材料:冬瓜1.5斤 豬骨1斤 炒薏苡仁30克 赤小豆20克 陳皮1個 生薑1小塊
做法:豬骨焯水,去除血沫。冬瓜去籽,刷洗乾淨外皮,連皮切成厚件;炒薏苡仁和赤小豆洗乾淨,生薑刮皮後拍扁備用。除冬瓜外全部食材放入湯鍋,加入3升水,大火煲至水開,繼續煲15分鐘。然後轉中小火煲30分鐘,加入冬瓜後再煲30分鐘,最後調味即可。
功效:清熱消暑、祛濕健脾。
紅豆蓮子百合粥
材料:蓮子20克 百合10克 紅豆 30克 大米20克 冰糖適量
做法:蓮子、百合、紅豆用水洗淨,浸泡半小時。大米用水洗淨備用。砂鍋中加入適量清水,中火燒開。鍋中加入蓮子、百合、紅豆、大米,小火煮30分鐘。最後加入冰糖調味即可。
功效:養心安神、健脾和胃。
在這個炎熱的夏季
還可以嘗試一下佛山市中醫藥三水醫院
推出的中藥養生茶“清熱消暑茶”
“清熱消暑茶”由菊花、銀花、夏枯草、板藍根、白茅根等中藥組成,具有清熱解毒祛暑的功效,能緩解身熱多汗、頭痛身重、咽喉腫痛、心煩口渴、小便短赤等症候,主要適用於風熱感冒、外感暑濕、過食辛辣者。內傷發熱者禁用。
“清熱消暑茶”採用小包裝形式配伍包裝,攜帶方便,又摒棄了中藥飲片繁複的煎煮過程,只需用沸水200~300ml焗15分鐘後即可飲用,而且可重複焗用;也可煎煮10分鐘後飲用。每日一劑,兒童酌量。除“清熱消暑茶”外,我院還配有“消渴飲”“消脂養肝茶”等中藥養生茶。
温馨提示:建議首次用藥先由我院中醫師根據個人體質辨證,再在醫生的建議和指導下服用中藥養生茶。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