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緊,涼意濃,農家的院牆、籬架或高樹灌木之上正爬滿了白扁豆秧蔓,綻出蔟簇粉白、紫紅的花串,用不多久生髮出青青白白、粉粉紫紫的扁豆角。清代詩人黃樹谷寫有《詠扁豆羹》雲:“帶雨繁花重,垂條翠莢增。烹調滋味美,慚似在家僧。”白扁豆不僅觀之悦心,還藥食俱佳,可做出清爽鮮美的菜餚。
白扁豆味甘、平,性微温,入脾、胃經,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濕的功效,可治暑濕吐瀉、脾虛嘔逆、食少久泄、水停消渴、赤白帶下、小兒疳積等。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更是把白扁豆稱之為“脾之谷”。《本草綱目》載:“硬殼白扁豆,其子充實,白而微黃,其氣腥香,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入太陰氣分,通利三焦,能化清降濁,故專治中宮之病,消暑除濕而解毒也。其軟殼及黑鵲色者,性微涼,但可供食,亦調脾胃。”
白扁豆可做菜可煮粥,其吃法多種多樣。不僅鮮嫩時可食,深秋時還可晾曬成幹扁豆儲存,留作天寒時燉菜。下面簡要介紹三種吃法。
①清炒扁豆角
原料:嫩扁豆500g,鮮花生米少許,油、鹽、葱、姜、蒜等適量。
做法:先將嫩扁豆掐尖角,剔筋,切成細絲。蒜切片,花生搗碎備用。油鍋中加油、葱、姜、蒜片,爆香後入扁豆絲大火翻炒,再加搗碎的鮮花生翻炒,最後加適量鹽調味即可。
功效:此菜有健脾化濕之功,對脾虛有濕或暑濕吐瀉,以及腳氣浮腫者頗有益處。
②白扁豆雜糧粥
原料:白扁豆200g,山藥、蓮子、薏苡仁、赤小豆、粳米適量。
做法:提前將白扁豆和雜糧發泡開,山藥切成小段,先將耐煮的白扁豆、薏苡仁、赤小豆、蓮子温水入鍋,小火熬煮,待豆米開花再入粳米慢熬,湯汁稍濃時加入山藥段,煮至濃稠時熄火,再煨一會皆可盛食。
功效:此粥可益氣寬中、健脾祛濕,對脾虛兼濕、食少便溏之人大有裨益,對痢疾、泄瀉、赤白帶下等症也有益處。
③白扁豆養生肉丁
原料:白扁豆500g,豬瘦肉250g,胡蘿蔔1根,青豌豆適量,油、鹽、葱、姜適量。
做法:將白扁豆焯水、濾幹,豬肉切成肉丁,胡蘿蔔切丁備用。鍋中倒入適量油,油熱入瘦肉丁乾煸,加葱、姜翻炒,入温水小火慢燉,中間加白扁豆、胡蘿蔔丁、青豌豆再燉,至湯汁漸稠即可。
功效:白扁豆可健脾胃、助消化,與豬瘦肉、胡蘿蔔、青豌豆同炒,其健脾胃、消積食、提食慾、補陰虛效果更佳。(劉天藍)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