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媽説育兒,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在帶娃的過程中,總會發現有一些孩子愛啃指甲,有些家長可能不以為然,因為嬰幼兒在成長過程中,也會出現啃手的行為。
這對於剛出生不久的小寶寶來説是很正常的,啃手的動作會起到安撫小嬰兒的作用,如果在孩子稍微長大一些的時候還繼續啃手,父母可能會誤以為,是小時候的習慣還沒有改過來。
其實這樣的思想是錯誤的,孩子“啃手指”的行為要趁早制止,不要讓他養成長期的習慣,早期不及時改掉這個壞習慣,等孩子長大後悔也晚了!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孩子為什麼會有“啃手指”這樣的舉動出現。
為什麼有些孩子,會出現“啃手指”的行為?不同階段各有含義
在不同階段“啃手指”的意味不同:
在孩子兩三歲時“啃手指”是很正常的行為,無需強制性的禁止孩子啃手指,有些家長怕手指上有細菌,孩子啃手指最後導致病從口入,為了不讓孩子啃手指,採用將芥末、黃連水等味道不好的可食用調味料塗在孩子手指上、給孩子戴手套等方法。
這時“啃手指”的行為,是一個成長的信號,在孩子吃手的過程中他的觸覺、嗅覺以及味覺都會受到刺激,同時會促進神經功能的發展。
還可以説明孩子的智力發育有了新的進步,而且嬰幼兒的本能就是吸吮,這些動作也是為了滿足寶寶吸吮的需求。
新生兒對外界的一切都是十分陌生的,會產生恐懼感,而“啃手指”這一動作,可以緩解寶寶的焦慮緊張和不安,達到鎮靜的效果。
如果孩子四五歲還在啃手指,那就有些不太正常了,需要引起家長們的注意。
孩子“啃手指”你會管嗎?家長若是不以為意,等娃長大後悔也晚了
“啃指甲”這一行為,被有些中醫認為是脾胃和肝的問題,如果脾胃氣虛或是陰虛,就會引起啃手指和啃指甲。
還有若是孩子的學習壓力大、心情焦慮、情緒不穩定或是家庭氛圍緊張,這些情況都會導致孩子的肝氣不通,為了疏通腸胃肝氣只能通過類似於啃指甲、啃手指這樣的非正常渠道。
啃手指的行為説大不大,説小也不能輕視。之前有一則新聞,一個小女孩長期受到校園欺凌的壓迫,心理壓力日漸增大卻又無從釋放,只能通過“啃指甲”這樣的方式來緩解壓力。
久而久之養成了難以改掉的習慣,這一啃就是十幾年。直到有一天她不注意把大拇指的指甲蓋都啃下來了,一開始她不以為然,以為過幾天就會痊癒,但沒想到這遲遲沒有好,反而指甲和肉開始發黑。
最後經過檢查發現,已經演變成肢端甲下黑色素瘤,是一種罕見的皮膚癌,那時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發現孩子“啃手指”,家長的處置辦法很關鍵,管錯了結局更糟糕
那在發現孩子有啃指甲或是啃手指這樣的行為後,作為父母我們採取什麼樣的措施是正確的,什麼樣的措施又是不太合適的呢?
一、錯誤的方式
在發現孩子啃手指、啃指甲的時候採用直接粗暴的方式,通過打罵來制止孩子啃手指,這樣的應對方式是最糟糕的,效果也是最不顯著的。
這樣的制止方式只能維持一段時間,甚至孩子只在父母面前控制住自己不去啃指甲,但是在父母看不到的地方繼續啃,這也同時對孩子的教育起到阻礙作用,容易激發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有些家長見到孩子啃手指選擇忽視,認為啃手指並無大礙,對此不採取任何措施,這樣的行為也是錯誤的。
孩子每天都要通過雙手接觸感知許多東西,手上的細菌一定是十分多的,啃手指可能導致孩子生病,同時啃手指也會阻礙牙齒的正常生長、容易形成齙牙,還會使孩子產生自卑心理等。
二、正確方式
▼實行獎懲制度
對於小孩子來説,有獎勵的事情是很誘人的,如果父母跟孩子説:
“只要你一個月不啃手指,那就每天獎勵你看半個小時的動畫片”;
“如果你一個月不啃指甲,那就給你買一套你喜歡的玩具”。
除了要有獎勵,懲罰也應該明確,懲罰可以定為和獎勵相反。
“如果孩子被發現還在啃指甲的話,那就減少半個小時看動畫片的時間”;
“如果孩子被發現還在啃手指的話,那就一個月內不允許買任何新玩具”。
相信在獎懲分明的規矩下,孩子可以很好地克服自己啃手指的想法。
▼教孩子其他緩解壓力的方法,轉移注意力
如果發現孩子在緊張或焦慮的情緒下就會啃手指,父母可以教孩子一些其他的緩解方法,比如深呼吸三下、聽一些輕音樂、反覆“使勁握緊拳頭再放鬆”這個動作等。
孩子啃手指雖然看起來是毫不起眼的小毛病,但是後患無窮,兩歲之前的啃手行為可以不用過於在意和緊張;兩歲之後嬰幼兒度過了口欲期,再啃手指的行為就應該被重視起來。
留言板話題:你家寶寶會啃指甲嗎?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