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在討論“學習”問題時,越來越多“説得都很對”但“根本做不到”的教育方法、學習方法等等就越來越多了。
涉及孩子的時候,所有的相關內容基本上都是圍繞“學霸”或者“培養學霸”探討的,比如學霸是如何學的、如何學才能成為學霸等等。
而涉及升學、考學的時候,非重點不討論,非名校不關注……
這些説教、建議、經驗等等肯定都是意義的,而且這些東西的背後也會有無數的例子來佐證其真實性、正確性,並且也有豐富的心理學、教育學等等理論作為觀點、分析的依據。
所以從這個角度去看是沒問題的。
我認為宣傳這些積極的東西是沒錯的,但不能因為那些東西更積極,就意味着其他的學習方法、教育理念就一定是錯的。
消極的認識只會導致“難上加難”我始終認為除非本身就已經是學霸級的人,否則在面對“刷題”這個問題時,一定不能有先入為主的否定認識。
因為:
1、刷題本身對大多數人來説肯定是消極、被動的。
不僅僅是“刷題”,實際上對大多數學生來説,“學習”本身就不是一個能讓人多快樂的事情。
真正説享受學習、快樂學習的人會有,但一定是鳳毛麟角,我們不能把這些人的表現、想法、認識直接拿來作為解決“一般人”問題的參考依據。
“真正的學霸會……”“只有……才能……”這種造句對“一般人”來説可以拿來作為對自己投入“過度”時的警示,但絕對不能成為自己不去做的理由、藉口。
2、主觀上已經認定刷題是沒用、低效甚至是隻有“學渣”“不會學的人”才會用的方法,這樣的情況下,刷題的質量會更差。
但其實生活中除了極個別人之外,絕大多數人無論是學生階段的學習、考試還是工作之後的各種資格證、職稱考試等等,都必須去刷足夠多的題才能夠僅僅確保“通過”。
這就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無論如何都無法逃避的事實。
別把誰都當“學霸”因為對大多數人來説知識的掌握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初期預習也好聽課也罷再認真對大多數人來説也是絕對做不到“舉一反三”的。
且絕大多數人的遺忘速度是非常快的。
一名普通的學生,通過預習、聽講,即便是他再認真對待,那麼下了課之後、回到家之後、等過上兩天之後,那些所學的內容留下的更的只是“痕跡”而已。
解決這個問題要麼你就反覆去複習這些知識點,或者死記硬背或者集合例題再次理解分析等等,這都是沒問題的。
但這往往不足以應付考試的需要,所以輔助題目的練習甚至是大量題目的練習是非常有必要的。
最大的問題根本就不在“刷題”的本身。
而在於很多刷題變成了“作業”“任務”,這就導致孩子在刷題過程中會出現做大量重複性、已經掌握很好題目的問題,從效率上看變差了。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把大量時間投入到刷題中,會對其他的事情安排帶來影響,並因此引發更嚴重的問題。
例如一個學生每天有做不完的題,天天熬夜,久而久之影響的不僅僅是其身體的健康,包括心理上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少點理論空談,多點實際如果我們能從現實角度去看看的話,就會發現很多事情跟我們想的並不一樣:
1、學習很差的學生他們根本就刷不動題。
對這部分學生來説,作業量的多少、題目的多少其實影響根本不大。他們的根本問題不在於“刷題”而在於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連個皮毛都達不到,所以“刷題”對他們來説從一開始就已經決定了他們是不可能完成這個任務的。
只是都沒理解,怎麼刷?前幾道題就可以把他們徹底定在了那,後面有再多題目又有什麼意義?
2、學習好的學生就算是刷題,他們的效率也會很高。
一方面他們本身做題的速度、質量是有保障的,另一方面這部分的孩子通常對學習不是機械練習、機械記憶,在做的過程中他們其實是會反覆思考、串聯、梳理相關知識的。
通過這樣的練習除了可以”温故知新“之外,還可以使得其基本功更紮實以避免一些低級錯誤的出現。
尤其是隨着“分層作業”的推廣和普及,針對這部分學生因為擔心把時間浪費在都掌握的內容上的問題會得到有效解決。
3、成績一般的學生刷題是其通往成績優秀的必經之路。
一個知識點,分類名稱就一個,概念就幾句話,但是卻可以編出來難倒90%以上學生的題目來。
擺在面前的一個是通過大量刷題來熟悉、掌握、理解同一知識點的不同考查方式,另一個則是不刷題只是讓你反反覆覆去理解概念、例題。
除了極個別天賦異稟的會選擇後者,其他人如果也這樣選的自信來自哪?
真的以為是老師講不明白嗎?
除非老師把各種變化、可能都給你學生講一遍,否則一定會有大批學生面對某一種靈活運用的時候茫然無措。
但就像我們説“吃別人嚼過的饃饃”一樣,題目不做,而只是看題目、聽老師講題目,有幾個學生能真的理解掌握?
如果大多數人都有這個本事,那麼我們的學習就簡單了,家長給孩子買一本帶有詳細解析過程的習題集給孩子看就行了, 題目都不用做,只看解析,看懂了是不難的,問題是有多少人覺得這樣的“看懂”能對“會做”有積極的幫助?
要不要刷?怎麼刷?搞清楚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要不要刷題有一個很簡單的辦法,只需要兩步就可以搞清楚這個問題了。
1、第一步把刷題能夠帶來的壞處都列出來。
先把你認為的或者是看到的所有壞處都列出來,然後就要注意了,接下來這步很關鍵。
2、第二步一定要結合自身去重新看這些壞處。
我們做這些事情不是為了搞研究、寫論文,而是為了提高我們或者是孩子的成績,所以分析對象必須搞清楚了——必須以我們自身為主體。
看看這些壞處在自己身上發生的可能性、依據到底有多大。
例如面對“重複性練習”這個經常被提到的壞處,我們可以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分析一下:自己對哪些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達到了絕對不需要多做一道題的程度;自己對哪些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遠沒有達到多做一遍就是浪費時間的程度。
到這一步你就知道自己要不要繼續刷了,而且其實如果你對自己的學情瞭解足夠的話,具體要刷什麼也應該是很清楚的才是。
“高效學習方法”不是不讓你刷題,也不是告訴你做到哪些事情就一定能夠學得很好。
不説一個學困生了,就算是一個成績中等的學生,你讓他按照學霸的學習方法去學一段時間試試,成績不升反降甚至還會出現更多新問題是極可能的。
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高效學習方法”,但必須注意的是適合當下自己的才是最“高效”的,適合別人的尤其是那些“別人家孩子”的,真未必是適合我們的。
那些只會告訴你“別刷題”的人都是騙子,別看他們説得頭頭是道能夠自圓其説,但實際上他們的很多成績、成就也同樣離不開刷題。
所以我們一定要辯證地去看“刷題”。
它只是一種手段、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也未必是最有效率的方法,但是在你沒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之前,不要輕易去排斥刷題,與其消極對待,為什麼不積極去通過刷題梳理出更多積極的經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