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新的一天又開始了,我是你們的小可愛。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感受,當孩子每次犯錯時,家長都會口苦婆心的講很長時間的道理,但效果甚微,孩子根本就不聽。
對此,之前留言中的嬌媽深有體會。
嬌媽家自從搬家後,上班路程遙遠且周折。 上班路上單程都要1個小時20分鐘,得倒騰1趟公交3趟地鐵。
每天從沙丁魚罐頭一般的車廂裏擠出來,基本散架。 回到家還要檢查嬌嬌的作業,陪她閲讀。因為疫情,孩子在家的時間也變長了,一天下來,筋疲力盡,第二天精神也不好。
有時候嬌嬌因為作業多或者其他事情鬧情緒,正好碰上我特別累,我也沒耐心,直接跟她説: “你知不知道媽媽上班特別累,每天來回要擠2、3個小時的地鐵,你能不能安靜一會?”
可是,她好像並不能體會我的感受,依舊大鬧天宮,該吵鬧的還是會吵鬧。
我們看到,在媽媽好好給孩子講道理的情況下,效果並不好。
媽媽們常常會抱怨:“不管説多少次,孩子就是聽不進去!”;“真的是要氣炸了!孩子怎麼就這麼不講道理?”……
講道理,看似是人與人之間最公平的溝通方式,但面對年齡低且犯錯的孩子,父母選擇和他講道理,那就大錯特錯了。
科學研究表明,大腦的完全發育成熟,已經是25歲以後的事情了。也就是説,當孩子出現情緒問題時,大多都是因為他們右腦激發的情緒在起作用,而掌管理性的左腦還處於發育當中。
這也就是為什麼父母給孩子講道理,孩子不聽的原因。
那麼聰明的父母會怎樣做呢?
父母以身作則、親身示範,則是最好的方式。
著名科學家錢學森便是如此。 他教育孩子時,很少苦口婆心地説要怎麼做,而是把要教給孩子的道理,用行動的方式告訴他們。
比如他喜歡讀書,每晚7點過後就是他的學習時間。 這個時間段誰都不能打擾,無論天氣再炎熱、再嚴寒,也不會成為他無法靜心讀書的理由。 正因他這種“讀書無止境”的觀念和行動,日復一日,孩子們耳濡目染,自然也喜歡讀書,且個個成就不凡。
父母多多引導孩子去看見、去體驗、去感受生活,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實踐遠遠比單純的講道理強得多,因為所有的道理都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明白的,孩子的世界觀也是在無盡的生活經驗中慢慢形成的。
給孩子講故事,將抽象的道理化為生動具體的實例。
人類有一個共性就是喜歡聽故事,尤其是孩子更是喜歡聽故事,如果父母具備了講故事的本領,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很幸福。
你有沒有發現我們國家的革命精神就是用一系列的故事傳承的,比如雷鋒的故事、劉胡蘭的故事、黃繼光的故事、董存瑞的故事、王二小的故事……所以家長要學會講故事。
故事中有道理,故事是道理的載體,講故事比講道理更容易讓孩子接受。
很多家長可能會擔心自己並沒有很好的講故事的能力,如果是這樣,家長可以藉助繪本等有趣的方式來幫助孩子。
孩子出於發育早期,本來就沒有那麼好的理解能力,對文字也不敏感,也沒有很好的閲讀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圖畫對孩子來説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繪本不僅是幫助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快速、有效接受知識和道理的一種方式,也是增進父母和孩子之間親子關係的一根紐帶。
好了,喜歡的關注我不迷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