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之間有多麼的奇妙?
夫妻之間的結合開始有了小小的生命力,而在母體中被孕育十個月,期間經過多次的胎動。
在''順其自然''的出生,第一聲的媽媽,第一聲的呢喃,孩子和父母之間就這樣產生了一輩子密不可分的關係。
在如此奇妙的親子關係之下,有母親坦言,自己的脾氣本來好好的,卻每天因為孩子的各種鬧騰變得非常暴躁;
還有母親説自己對不起孩子,也想耐心對待孩子,卻在面對孩子犯錯時無法控制脾氣而打罵了孩子……
其實對於小小的孩子,父母就是他們最大的依靠,從小在他們還不會表達的時候,知道長大成人後要履行贍養父母的義務,這一切的聯繫就是因為他們是親子關係。
有研究表明,孩子被父母抱着的時候,是最踏實的。
可能孩子剛學會走路,在外面也會要求父母抱着;當他做錯了事情,即便是被罵哭了,也還是會想要被媽媽抱着。
同事小王的兒子兩歲多,平時聊天她總是説兒子尤其鬧騰,只要孩子醒着就永遠不能停下來。
這裏動,那裏動,玩具到處放,買的水彩筆卻將家裏一通亂畫。她只要想起來就覺得不知如何是好。
小王上一天的班回到家,還要打掃加收拾,真是感覺心力交瘁。
那天,我們一起去她們家聚餐,剛到家就看到一通亂。本來提前和家人約定好的,結果這個兩歲多的小孩子居然無人能治。
我們幫着一起簡單收拾,小王便開始罵孩子,一邊罵一邊打:''説了多少次了,家裏能這麼亂哄哄的嗎?昨天晚上我們剛剛約定好的,今天不能夠再調皮了,何況家裏還有客人要來。説多少次才會聽進去?''
我們邊勸,孩子一邊哭。
孩子的哭聲回放在整間屋子,但是他卻做出了''要抱抱''的伸手動作。
同事又氣又難過,抱着孩子搖啊搖,哄睡着了。
當天結束之後,我們一起出門。我嘟囔着小孩子被罵哭了,居然還會要求家長抱他。
另一位同事回答道:''是呀,我家的孩子也是這樣。平時調皮的不得了,被我罵哭之後一樣要我抱着。''繼續睡着''之所以要求被抱着,是因為有3個原因……''
對肌膚的迷戀
還記得美國心理學家做的關於''恆河猴''的實驗:新生的猴寶寶對於絨布會更迷戀一些。
這個現象對於我們人類也是適用的,人們更加迷戀於柔軟的觸覺。
當小孩子在心靈上受到挫折的時候,就希望通過觸碰肌膚來獲得自己內心的安全感。
擔心家長因此不愛自己
或許孩子們是能意識到自己犯的錯,但是天生調皮的性情使他們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
但是當發現家長用打罵教育自己過後,不開心的時候,便害怕父母因此不再愛他。
所以這種擔憂轉化為肢體行為,就成了向家長索取擁抱,以此來得到被重視。
是對家長道歉的方式
有些孩子被罵哭是想''騙哄''父母,但一部分父母這時候都在氣頭上。
於是孩子將大哭變成了伸手求抱,這是想要主動''認錯'',求得父母的原諒。
並不是所有的家長都能感應到這一點,有一些家長可能比較粗心,孩子哭就哭吧,過一會自己就好了,讓他反思一下自己的錯誤。
還有一些家長可能覺得讓孩子哭了,自己不去管,晾一會他們就當是調皮的代價。
不論哪一種原因,有一些家長最終都是沒有再理孩子的,忽視了孩子們的''求抱''行為與心理,這也是有一些影響的:
孩子頭腦發育受影響
像''恆河猴''的實驗,肌膚的接觸對於孩子們的影響是非常強烈的,不僅如此,這對於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也有着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大腦的發育。
這會使孩子們的大腦發育更健康,心理也會更加自信。
造成孩子童年親情感的缺失
當小孩子哭的時候,實際上代表他們當時是嫉妒缺乏安全感。
尤其是被媽媽批評大哭的情況下,他們求抱的心理沒有得到滿足,就會誤以為媽媽是不愛他了,導致短期內孩子和母親感情有了小隔閡。
很多家長可以脾氣比較暴躁,但是在面對孩子們,不得不變心軟。當孩子有''求抱''行為的時候,可積極的回應他們,孩子年齡再小,也需要耐心的溝通。而不是採用''晾着''的方式教訓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