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家長滿足孩子的要求,背後隱藏着家長的“懶惰”,學會擺脱很重要

由 童豔紅 發佈於 健康

最近在和同事聊天的時候,討論到關於孩子教育的問題,大家都開始愁眉不展。

之後同事小艾就開始為了自己女兒的事情抱怨起來,原來小艾的老公非常崇尚放養式教育,認為只有讓孩子自由的成長,才能發揮孩子的最大潛能。

剛開始小艾也很同意,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小艾發現女兒的成績明顯下滑,而且很多事情都不按照計劃來,隨意到讓她無可奈何。

其他同事都在旁邊跟她講,孩子不能太自由,還是要管着才能各方面穩定發展。

緊接着小艾講到昨天遇到的一件事更是難掩氣憤,原來是那天孩子正好回家,本來老師佈置的預習數學。

回到家後孩子卻吵吵太累了,跟父母撒嬌要看動畫片,之後小艾再叫孩子去預習的時候,卻被老公一句

“沒關係,寶寶你去看動畫片吧”

全都前功盡棄了。

小艾夫婦兩為此還爭論了一番,最後卻被對方一句

“快樂的童年你能賠給她嗎”

慘敗。

其實,孩子的成長確實需要快樂的時光,但快樂並不等於放縱。

隨着生活品質的提高,確實越來越多的父母對於孩子的成績,以及其他方面的要求相對降低,幾乎都以孩子快樂為主,這無可厚非。

畢竟孩子開心了,父母也才能更有成就感更幸福,但是快樂其實是以一定的約束為基礎的。

01家長滿足孩子的要求,背後隱藏着家長的“懶惰”

隨着生活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人不需要為了基本的衣食住行去發愁,因此孩子的要求家長能滿足的儘量都不會拒絕。

但是在滿足的過程中,有些孩子的要求,卻是對他們沒什麼好處的,而且有些要求裏都隱藏了家長的“懶惰”。

很多父母會覺得自己工作特別忙,為了適應高強度的工作,提高家庭的生活質量不斷在努力。這也導致很多父母與孩子缺少溝通,甚至有些父母可能連孩子最喜歡吃的一道菜都説不出來。

當孩子的關愛未得到滿足時,就開始從其他方面去尋求心理的安慰。

相對的,父母可能由於覺得除了陪伴,其他條件更省心省力,就很輕易的滿足了孩子的這些要求,而沒有考慮孩子實際的需要。

實際上每個孩子都需要關愛和關注,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朋友”。當出現各種喜怒哀樂後,孩子第一時間願意分享的就是父母了。

如果你發現孩子開始不願意和你主動溝通,或者和你莫名有一種陌生感,就要反省一下是否最近對孩子的關心不夠。

小編曾經在路上見過一個五年級的孩子和自己的父母吵架,孩子的爸爸在那生氣的教訓孩子:

“你想要什麼我都給你買了,為什麼你還不聽話!”

孩子在那邊一臉不屑的看着旁邊小聲嘀咕:

“又不是我讓你買的,再説你知道我喜歡什麼麼?”

家長通常會説:“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過上更好的生活,這難道不是愛嗎?”

但其實,仔細想想就會發現,既然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生活更好,那以孩子為出發點來看,可能孩子需要的並不是這些。

因為其實,物質都是愛的附屬品,只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如果親子關係這塊“錦”都沒織好,添再多的花都沒什麼用處。

02造成父母“惰性”的因素

家長對孩子的愛是不可否認的,之所以出現教育“懶惰”,可能是很多種原因造成的。

教育理念不足

不少家長可能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不太清楚如何才能給到孩子所需的教育,也不清楚如何教育,才能讓孩子成長更快樂更健康,因此在出現這樣的“機會”後,就會願意通過其他方式滿足,來減少內心的自責感。

缺乏溝通

與孩子溝通不足,就可能會讓很多家長陷入

“自我感動式”

教育中,處於這樣的教育方式中,家長就會發現孩子對於父母的付出感覺理所應當,或者根本沒有感恩心疼父母的心理。因此經常和孩子溝通,才能更好理解孩子的想法,親子關係也才能更親密。

03家長的“懶惰”會帶來哪些危害?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師,孩子的行為也反映出家庭教育。父母的言行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如果想要孩子做到自己的要求,父母就要以身作則。

如果對待一件事,父母對自己的要求和對孩子的要求不同,孩子內心就會不信服,對這件事的做法產生懷疑。

比如父母經常教育孩子要遵守承諾,但是卻經常在答應孩子一件事後不斷反悔。孩子就會覺得遵守這件事本身就不重要,因為最親近的父母都沒有做到。

所以,在與他人相處時,也更無法做到守時守信,這樣一來,可能身邊的朋友就會越來越少,在別人心中的信譽度也就更低。

04父母如何更快擺脱“懶惰”教育方式

不少家長也在努力拒絕懶惰,但是苦於找不到好方法讓自己堅持下去,其實有一些小技巧,可以讓父母更快擺脱“懶惰”教育方式。

1)與孩子多交流

不論對於成人還是孩子,多交流才能更好的理解對方,也才能讓自己與外界產生更多聯繫和更多接觸。

特別是父母和孩子之間,及時溝通很重要,孩子發育過程很快,變化也很大,父母想要緊跟孩子的成長步伐,就也要加快腳步了。

教育問題無論對於現在還是未來,都是不可忽視的,就像蓋房子一樣,一個建築是否堅固和根基是否紮實有很大關係,父母切忌不要以工作忙為由鬆懈了孩子的教育。

如果父母和孩子能成為朋友,溝通會更順暢,未來孩子對父母提出的一些建議,也能更理性客觀的看待,不會出現很嚴重的逆反心理。

2)學習教育相關知識

對於新媽媽和新爸爸來説,如何教育成為一大難題。很多家長通常不知道該樹立嚴厲形象,還是温柔形象。

其實兩種狀態都需要存在,在樹立正確價值觀上,就堅定不移的選擇嚴厲態度,但是在教育過程中,這兩種態度都是需要的,而且要運用的張弛有度。

父母可以多瞭解下教育知識,學習一些其他家長比較好的做法。但要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進行靈活改變。

3)正確認識快樂教育和“懶惰式”教育的區別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推崇快樂教育,認為孩子的童年很短,要讓他們在幸福快樂中成長。於是,就誤以為讓孩子不做自己不願意的事就是快樂教育。

但其實對孩子的某些行為不加以規範,可能快樂童年就會以成年的一事無成收場。

快樂教育的實質在教育的基礎上,給孩子最大程度的快樂,而不是在滿足快樂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的教育,想要讓孩子在快樂中健康成長,就需要做到如下幾點:

①理解規則的重要性

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在社會中生存,就要懂得規則的重要性,不適當的快樂教育,只會讓孩子開心短短一段時間,對孩子的未來是不負責任的。只有在遵循一定合理規則的基礎上,才能更“自由”的生活。

②培養孩子的興趣

有些父母可能聽到孩子不想去興趣班,就完全不讓孩子報班了,但這種一竿子打死的做法並不明智,因為興趣是孩子未來快樂的源泉。

父母可以給孩子報班少一點,選擇孩子最感興趣的堅持下去,成年以後才不會迷茫,也不會因為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所在而發愁。

相信很多父母都深有同感,小編也是眾多找不到自己興趣愛好人羣中的渺小一員。

由於小時候接觸的比較少,就不清楚自己對什麼感興趣,在大學選專業的時候就更沒有明確的目標,這也讓未來多了很多困擾。

想想如果你的孩子因為小時候的過於放縱,導致長大後一無所長,面對堅持愛好的同學,面對有眾多才藝的朋友,相信這對孩子們是比較大的打擊吧,而且很重要的一點是,成年以後的快樂,大都源於愛好。

③責任感的培養

承擔責任是一生中需要不斷學習的重要過程,一個人的責任感反映出教養和人品,有責任感的人也才更受歡迎。

因為剛開始,承擔責任的過程可能是比較艱難的,因此更要讓孩子意識到責任的重要性,並且在生活中不斷履行責任。

相信看了上文,大家對於教育也有了初步的認知。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不僅要和生活鬥智鬥勇,更要學會和諧相處。

因為孩子的教育需要雙方的共同努力,而且父母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影響,可能會持續一生,因此不能單純依靠學校的教育。

家長要放棄“懶惰式”教育方法,與孩子共同努力成長,因為一時的舒服,換來的可能是未來無盡的迷茫與痛苦。

相信家長只要能多與孩子溝通,認真參與到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就能讓孩子在優秀的路上越走越遠,當孩子的人格和興趣愛好建立後,這也才是家長可以實現真正“懶惰”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