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大物博,不同民族、地區之間的飲食習慣差異較大,這也是中國美食豐富的原因!
而在網上由美食引發的戰爭也是頻頻出現,特別是南北方的鹹甜之爭、主食之爭,更是激發了大家的強烈討論慾望!其實,米飯和麪食都是中國人的主食,其區別就是南方人更傾向於吃米飯,而北方很多地區則是以麪食為主,而且單純的白麪更是被玩出了多個花樣,什麼麪條、面頭、包子、餃子等,都是典型的麪食代表!
既然如此,麪條和米飯之間,究竟哪一種更優秀呢?
從蛋白質來看
根據實驗研究發現,麪食中所含有的蛋白質量的確是高於米飯,這一點看似是米飯“輸了”,然而麪食中含的蛋白質質量卻相對較差!面中的蛋白質有將近40%都是醇溶蛋白,其中缺乏人體必需的氨基酸成分,特別是賴氨酸缺乏明顯,所以醇溶蛋白的生物作用並不高;
而大米的蛋白質含量雖然比麪食低,但其中的醇溶蛋白量卻低於20%。大米中含有的米蛋白的生物價值,是常見穀物中較高的種類,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和利用!
所以,蛋白質的比拼沒有誰贏誰輸,二者的打平第一局!
從營養成分來看
小麥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b1成分,而稻米中的維生素b1含量卻僅僅只有小麥的一半,經過精細加工之後的白米,維生素b1含量會更低,所以這一點看是大米輸了;
而從礦物質的角度來看,無論是麪粉和米飯都含有一定的礦物元素,但是,麪粉在鈣、鎂、鐵、鋅等礦物質含量中都佔了明顯的優勢。這主要是因為,穀物所含有的維生素,基本都是在穀物的外層,大米經過精細的加工後,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本身就會下降;而通常情況下,麪食都沒有經過精細的研磨,所以其含有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都相對較高。
從消化方面來看
麪粉和米飯本身都屬於細糧,是容易被消化的食物種類。從養生的角度來看,麪食一般不會在腸胃內長時間滯留,而且麪食中大多含有鹼成分,能起到養胃的效果。而米飯經過燜煮之後,也會變得異常軟爛,不會給腸胃增加負擔;
至於這兩種哪個更容易被消化,完全是要看腸胃健康、胃酸分泌情況決定的!如果胃酸分泌較多,麪食的鹼性較大,胃酸就能中和鹼性,麪食更容易被消化。但是,米飯則不相同,如果是有胃酸分泌過多、有胃潰瘍、食管反流等問題的患者,在進食米飯後,只會加重反酸症狀;
但是,對於胃酸分泌較少的人來説,特別是長期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患者,消化麪食會變得更加困難。相反地吃了米飯,反而更容易被消化和吸收!
從熱量來看
主食是提供熱量的主要食物,而米飯和麪粉都含有碳水化合物,看似熱量相差無幾。但經過研究發現,平均每100克的麪食,熱量要比米飯多得多。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米飯的含水量較大,甚至是超過了70%,而饅頭的含水量只有55%,麪包一類就更少了,所以麪食的熱量的確是超過了米飯。
其實,無論是哪一種主食的選擇,都是個人飲食習慣!但是,需要提醒大家一點,麪食和米飯都屬於精細糧食,雖然二者存在膳食纖維,但其含量也相對較低,長期攝入精細糧食,可能會增加便秘風險。所以,平時應做到粗細搭配、營養均衡,對蔬菜類、水果等含有膳食纖維的食物攝入也不能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