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學習應該怎麼抓?
是眉毛鬍子一把抓?還是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答案是一次只抓一個,撿重要的抓,學習中沒有那麼多一舉兩得的事。
什麼意思呢?舉個例子,比如學齡前的孩子學寫字,家長覺得練一手好字終生受益,而如果從孩子初學寫字開始就加入書法練習的話真是一舉兩得,事半功倍,於是從書寫“一”開始就要強調起筆,運筆和收筆,寫不好就反覆的擦。剛學寫字的孩子手部控制能力差,能寫工整即可,這種從一開始就要求書法的做法讓識字進度遠遠落後不説,總是擦掉重來的這種挫敗感還會嚴重影響孩子學習的興趣,這樣“一舉”的結果有“兩得”嗎?恐怕是連一個目標的效果都要大打折扣吧。
有的孩子數學思維比較薄弱,應用題經常做的力不從心,這時家長本來是打算好好講一講應用題的,費了好大勁給孩子捋了一遍思路,孩子似乎也聽懂了,經過認真思考後列出了算式就停下了筆,孩子這時的意思是你看我懂了會做了吧。可是大多數的家長此時會怎麼做呢,相信很多父母這時都會接一句怎麼不算答案啊?沒算出答案這道題等於白做。
家長覺得雖然我是在講應用題的思路,但是懂了思路之後做出計算結果那不是順便的事嗎,順便練一下計算太正常不過了呀!看,又要一舉兩得了。
這時明智的做法應該是看孩子列出了算式後,趕緊趁熱打鐵再出一道思路相同但是細節稍微有點變化的題,看孩子能不能繼續做對,這才是你本次講題行為的重點,而讓孩子做出計算結果雖然看着是順便的行為,卻會打斷孩子的思路,而且多數思維薄弱的孩子本身計算能力也不太強,尤其當計算機過比較複雜時,就相當於是同時給孩子加了兩個難點,會讓孩子產生抵抗情緒,再往下進行後面的思維學習效果當然不會好了。
我帶女兒超前學習數學時都是把應用題和計算題分開的,我們一直是思維先行於計算,做應用題時如果計算比較複雜的我都不要求寫結果,而是集中精力在思維上,之後會進行專門的計算訓練。
程序開發裏有一個名詞叫單線程,説的就是一次只完成一個目標,家長也應該把這種思路運用在抓孩子的學習上。我經常説要找到高效的方法,這種高效不是把多個目標和任務疊加在一次行為上就覺得是節省了時間的這種高效,卻不管不顧疊加後的效果是不是比單個目標的效果更差,如果效果是1+1小於1,那豈不是又走在了低效甚至無效的錯誤路上。
再者,孩子的時間是有限的,天分是有限的,身心健康也是有限的,不要因為家長覺得這也有用,那也重要,就一股腦全都加在孩子身上,抓重要的點,一次一個目標,達到效果了再去做另一個,所以,對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學會取捨,從某種意義上講,學會捨棄甚至更重要,因為捨棄的過程是對自我認識更加清晰的過程,找到自己適合的方向並專注的去達成,如果説學習路上有什麼捷徑,恐怕就是這種捨棄了其他很多條路只專心走好幾條路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