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總是不想吃東西,感覺嗓子裏有痰,尤其是吃肉、糖之後,吃一點就噁心,或者腹脹不舒服。
如果你舌體胖大,苔滑膩、厚,舌苔顏色發白或者黃色,舌邊常有齒痕。
如果你總是感覺沒力氣,犯困沒精神,什麼事情也不想做,總感覺四肢發沉,抬起來都費勁。
如果你面色淡黃而暗,頭髮、臉上總是油膩膩的。眼泡有些浮腫,身體容易水腫。
如果你愛出汗,汗還特別黏。
如果你看起來胖嘟嘟的,特別是腹部和大腿上,也就是游泳圈和大象腿。睡覺的時候,有鼾聲。
如果你怕冷,肚子小腹的皮膚摸起來總是涼涼的、軟軟的。
大便次數多,不成形,容易粘馬桶,小便渾濁,還有味道。
如果你的白帶很多,味道重,還有些黃。
這些這些,都説明。你的身體已經被濕氣佔領了!
祛濕,最幸福的方法,當然是它祛濕,運動出汗真的特別好,去找一個你喜歡的運動,堅持運動到出汗,一開始,汗是黏黏的,説明還沒有出透。等到汗變得像水一樣,就可以休息了,這時候再出汗已經不是排濕而是消耗新液更多一些了。
運動辛苦,需要堅持,還有一個不需要用「堅持」——這樣苦哈哈的詞語,就可以去濕的方法,那就是吃。
病從口入,健康也從吃上改變。健脾祛濕安神,這幾個食材,我特別想要推薦給你,原因會在後面詳細説明。
先來看看這四個食材是怎樣的健脾祛濕的。
① 薏米,最常見的祛濕食材
薏苡仁味甘淡,性涼,入脾、肺、腎經。《本草新編》記載:「薏仁最善利水,不至損耗真陰之氣,凡濕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薏仁可以把身體匿藏的多餘的水濕代謝出去。
和紅豆搭配,就是經典的紅豆薏米茶,喝了小便會增加,水腫也會消下去。脾虛胃寒的人,最好炒一下薏米,再去泡水。
炒制的方法很簡單,就是放在平底鍋裏,小火加熱,不用開抽油煙機。時時翻動,不停顛勺。不一會兒,會聞到一種近似於爆米花的糊香。微微棕黃就可以啦。炒好直接就煮,不用再泡。
左邊是炒好的,右邊是還沒有炒的。
用來煲冬瓜排骨湯,炒過的特別香
② 茯苓,帶一點仙氣的植物
它是寄生於松樹根下的一種菌類植物,環抱松樹而生,自然得了天地松風間的靈氣。外面樸實,內裏是自然的白色,非常純淨。
《世補齋醫書》:「茯苓一味為治痰主藥。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利水;痰之動,濕也,茯苓又可行濕。」
茯苓不僅行水,還可以化痰。利水滲濕的品,並非都能化痰,而茯苓可以,這是它特殊的地方。 同時,茯苓還可以安神。
你的脾如果總是想事情,心不安,是很耗費能量的,把那些能量用來化解濕氣,讓自己清清爽爽,多好啊。
平時我們也可以單用茯苓。有一種茯苓酸奶,因為酸奶比較寒濕,就放一點茯苓在裏面,健脾祛濕,讓酸奶的寒濕少一點。
我家先生前段時間吃肉多,每天臉和頭上都能聞到一股油膩味,還痰多,招我嫌棄後,問我怎麼辦?我當時就讓他吃幾天素食,然後用茯苓煮粥喝。
他沒辦法,只能乖乖喝粥,不過改善的速度超出我的預料,才三天,臉上就明顯清爽了,不油膩了,痰也少了!
還有我閨蜜,白帶很多,特別容易胃脹氣,稍微吃多點就難受,大便也黏。我也是讓她用茯苓煮粥喝,粥里加點白扁豆、懷山藥一起煮,吃了一週,説白帶少了很多,胃口好、大便也好。
煮粥的時候撒上一些,任何糊糊都可以放上一些,烙餅,做饅頭,烘焙的時候都可以隨時放上一些。粉粉,確實是比塊裝的,更容易融入日常的生活。濕氣也會在不知不覺間消除。
外用,可以用來敷面膜,這種就像是珍珠粉,作用於外在,但不能可能像水一樣被皮膚吸收,可以和商城裏的玫瑰水混合在一起敷面膜,15分鐘之後洗乾淨就好了。
③ 山藥,調補脾胃最好的食物
山藥的好,你可能都知道。《神農本草經》裏説它:「山藥味甘温,補虛羸,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輕身,不飢,延年。」
羅大倫老師講:山藥色白入肺,它的顏色是白的,入肺經,大補肺氣。味道煮好了應該是甘甜的,歸脾,入脾經,它的汁液非常濃又可以補腎。肺、脾、腎三髒都補了。很全面,又很簡單,只需要一味,藥食同源,補而不滯,不熱不燥,男女老少都可以吃。
這和祛濕有啥關係呢?
山藥脾肺腎都補,肺能調理水的通道,腎主全身之水,脾主運水,濕氣重雖然根本在脾運水能力下降,但調理肺脾腎能更快的把濕化掉。濕氣重的人,山藥和薏米搭配非常好。可以煮水也可以做成糊糊。
④蓮子,脾之果也。
蓮子,是夏天的食物,補益脾胃的同時,還能養心安神,心安能減少思慮,而思慮過多是脾虛的重要誘因。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蓮之味甘,氣温而性澀,清芳之氣,得稼穡之味,乃脾之果也。土為元氣之母,母氣既和,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只祛濕,不健脾,顯然是不行的。《素問》有云:「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身體內部的濕氣主要是因為脾的運化不足,脾虛。言脾虛不能主導運化功能而出現腹部脹滿,水濕停留而出現四肢及面部浮腫等症。
健脾祛濕一起來,還是「上品」的大集合説了這四個食材,它們的好,古人早就知道。在《神農本草經》中,薏米,茯苓,山藥,蓮子,更是都被列為上品。
上品是什麼呢?簡單説,就是可以常吃,且對人體無害,不僅無害,還能輕身益氣,不老延年的東西。古人苛刻,天地萬物之間只有一百二十種,我們以為的紅豆,百合等很好的東西,都只是「中品」呢。
山藥(薯蕷),薏仁,茯苓,蓮子(藕實)——把這樣組合在一起,就是上品大集合一般的存在,而這,就是四神湯散。
這是古人在濕氣交困,身體不爽時,想到的方子,故事發生在乾隆時期——
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隨伺在旁的四位愛臣,由於日夜操勞,加上舟車奔波、水土不服,因此相繼病倒。
面對此種情況連御醫也是束手無策,於是乾隆皇帝命當地知府張榜求醫,不久,有一僧人前來揭榜,在把過脈之後開出「蓮子、芡實(薏米)、懷山、茯苓等量燉豬肚」的藥方,四位大臣服下這藥方之後,果然立即痊癒。
(注:四神湯散有兩個版本,我們選擇利水祛濕效果更好的薏米替換了芡實)
本是「四臣湯」,傳着傳着,就變成「四神湯」。這個健脾胃、補氣血的食療方 在台灣、香港、廣東等南方非常有名,幾乎家喻户曉,説它是「四神」一點也不為過。
因為這「四神」都是健脾胃的高手,而且各自的側重點又不同,配伍非常精妙,很好的把「脾運水、腎主水、肺行水」這個水液循環轉起來了!
正如剛才所説:
茯苓健脾利濕,可以把中焦無法代謝掉的水液從下焦或是皮膚排出去;
薏米健脾祛濕,與茯苓是強強聯合,即增強了脾運化水的作用,讓體內的濕氣通過尿液很好的排出體外;
懷山藥:世上有一物,脾肺腎都補,説的便是可以入藥的懷山藥,它健脾益氣,補肺氣、滋腎益精,肺氣足則有利於推動水液到達頭面部及全身皮膚,肺氣不足的人容易皮膚乾燥、口鼻乾燥的原因就在此;肺氣足,還可以將水液向內向下輸送,來濡養其他臟腑,使得祛濕而不傷陰不助燥。
蓮子:乃脾之果,補脾止瀉,又能養心安神,減少內耗,讓脾肺腎都能踏踏實實的做好自己的事。
來不及慢火把它們燉成湯,試一試商城這款粉粉,我們選擇最好的壚土鐵棍山藥,神農架的野生茯苓,湖南湘潭的蓮子,雲南的紅薏仁。相比一般的白薏仁,紅薏仁的效果會更好。
四個食材按照1:1:1:1比例調配,勢均力敵的效果,且均低温烘焙,低温的好處是將營養充分保留,而烘焙做成半熟粉,更方便衝飲,避免生澀不好消化。
拿到就聞到一股淡淡的香氣,如果是品質差的粉粉,會因為薏米的特殊而有一些「黴味」,這個完全沒有。烘焙之後,很香,「香入脾」,光是這甘淡的香氣,脾胃就十足的喜歡。
拿到就迫不及待地衝了一碗,先放點水調勻,再沸水衝開。有條件的煮一下會更好。淡淡的穀物香氣,適度的顆粒感。這個做成了粉粉,早上吃,晚上吃,加餐都可以。
注意:儘管四神湯適合很多人,但大便燥結(球狀便便)陰虛的人不適合,如果是那種濕氣粘膩的便秘是可以的,這種便秘和便溏其實是一回事。孕婦不適合啊。
越是有效果,越是快的東西,越是要堅持,把這種祛濕和健脾的能力,變成身體本身的一部分。
這款四神湯散,性質比較平和,有寒有熱的人都可以吃,寒熱兼有,和濕熱質是最適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