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夏季,都有一些人出現煩熱、頭痛等症狀,也就是中暑。知道嗎?中暑有分為中“陰暑”和中“陽暑”兩種類型,其表現症狀不同,處理的辦法也不一樣。
文/記者 白麗 通訊員 李琪彬 漫畫/小牛 中暑分“陰陽” 忽冷忽熱易中“陰暑” 廈門市中醫院治未病科主任醫師李勁松説,夏日酷暑來臨,人們在積極預防中暑。然而,很多人只知道“中暑”,很少有人知道中暑有分“陽暑”和“陰暑”,他提醒大家,防中暑,要小心“陰暑”傷人。 他介紹,中醫把中暑按照中暑的環境和症狀分為“陽暑”和“陰暑”。其中陽暑通常見於長時間在太陽暴曬下的勞動者、運動人士,症狀是頭暈倦怠、口渴身熱等,如不及時補充水分兼休息,甚至會出現熱衰竭和休克,危及生命安全。 他説,陰暑是一種病證名,“陰暑者,因暑而受寒者也”,常因過度貪涼而引發“陰暑”。 由於夏季暑熱濕盛,人們毛孔開張、腠理疏鬆,在睡眠、午休和納涼之時,若過於避熱趨涼,如夜間露宿室外,或坐卧於陰寒潮濕之地,或在樹陰下、水亭中、陽台上乘涼時間過長,或運動勞作後立即用冷水澆頭衝身,或立即快速飲進大量冷開水或冰鎮飲料,或睡眠時被電扇強風對吹,均可導致風、寒、濕邪侵襲機體,從而引發陰暑。 陽暑可喝綠豆湯 陰暑可用藿香正氣水 廈門把個脈中醫診所中醫師呂方舟説,我們所説的中陰暑和中陽暑,兩者症狀大部分一樣,都會出現煩熱、頭痛、口渴等症狀,但是中陰暑者往往還有一些惡寒、神疲倦怠、舌質淡、苔薄黃、脈弦細、出汗不多甚至無汗等情況。 他説,兩者病機有所不同。本來人體受暑熱之後會通過出汗等方式排出暑氣,但受暑熱太過,陽熱之氣過盛,就會出現陽暑的情況,這常見於一些户外工作者。陽暑可以用綠豆湯、清絡飲、金銀花茶等消暑去熱。而陰暑則是受了暑氣之後,又貪涼吹空調或者吃冰品,導致氣機閉塞、腠理閉合,暑氣閉於體內不能散出所致。 陰暑是相對於中暑(即陽暑)而言的。區分兩者的關鍵點在於,一是發病過程是否有貪涼的行為,二是發病時是否明顯怕冷、汗出不暢。 通常講藿香正氣水能解暑,是對“陰暑”有效,尤其出現胃腸不適症狀的,有很好的效果,陽暑則不宜。 陰暑食療方 如果中了“陰暑”,可用如下飲食方法調理: ■紫蘇粥 做法:先煮粥,粥熟前五分鐘加入紫蘇葉約10克,即可。紫蘇有和胃止嘔,解表散寒的作用,對陰暑有效。 ■生薑紅糖水 做法:生薑約2-3片,加水煮五分鐘,調入紅糖適量即可。生薑有暖胃驅寒,祛風止嘔等作用。 ■桂圓紅棗紅糖薑湯 做法:備料桂圓肉20克,紅棗6個(去核),生薑3片,紅糖適量。 將材料洗淨,放入沸水中煮20分鐘,加入紅糖調味即可。 紅棗補中益氣、養血安神;桂圓肉益氣補血、安神定志;生薑温中和胃;紅糖有補虛,緩中止痛、活血化淤的作用。來源:廈門晚報